其次討論白話文部分。從前我當學生時,很少在教科書中讀到現代詩,現在呢?無論是國中、高中國文,除了徐志摩、余光中之外,竟也讀到了艾青、紀弦、瘂弦、鄭愁予、向陽、楊喚、白靈、蓉子等人的詩,不能不說更是豐富了許多。
至於白話散文、小說,我看見一長串入選的作家名單,包括魯迅、朱志清、張愛玲、鍾理和、黃春明、白先勇、蔣勳、龍應台、簡媜、劉墉、杏林子、王文靜、劉克襄、陳幸蕙、吳晟、張文亮、張曼娟、韓良露、侯文詠、瓦歷斯‧諾幹…..(抱歉,作家太多我無法一一寫入)。這就包括了民國以來的老、中、青三代,其中以1949年之後的作家、作品為主,超過8成。作家的族群省籍呈現合宜的分布,也有2、3位是原住民作家。作品涉及的主題也十分廣泛而多樣。直接地說,我從這裡看見台灣過去幾十年來朝向活潑、朝氣和多元化蛻變的縮影。國人應該為此感到驕傲。
話說回來,如果我要做一點什麼批評或建議,我覺得高中國文課本裡外國翻譯的文章太少。我讀到三民版,竟只有一篇是翻譯日本芥川龍之介的小說《竹林中》。翰林版另加一篇英國莎士比亞的戲劇《威尼斯商人》節選,共2篇。龍騰版最多,也只有5篇。但我認為,台灣在語言、文化上都有必要更走向國際化。我曾經研究過台灣每年出版的書籍,依國家圖書館的統計,翻譯書約佔3成左右。因而,高中國文課本中翻譯外國文學家的作品或許可以考慮增加到12-15%,即是7-9篇。國中國文或許也可以多放入幾篇翻譯的外文作品。
台灣國文教科書與中國大陸語文教科書的比較
台灣有很多人關注中國大陸,我亦十分關注。我個人認為,將來無論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如何發展,台灣人都有必要多了解中國,也要多了解中國的學生在校接受的是什麼教育內容。
為此,容我一併介紹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據「國家教材委員會」審核通過,而於2020年6月出版的普通高中語文教科書的內容。其中包括必修上、下冊及選擇性必修上、中、下冊,總共也是5冊,共69課。如果把每冊書後附加的「古詩詞誦讀」也計入,共74課。其中每一課的課文有時不只一篇文章,而是包含 2-4篇短文或詩詞。據我的統計,其中文言文34篇,佔46%(其中古詩詞曲賦16篇,佔比極高,與台灣以散文、小說為主明顯不同。中國教科書中的儒家及諸子百家經典也明顯比台灣少,只有4.5篇);白話文40篇,佔54%(散文、小說、戲劇36篇,現代詩僅2篇。結構也與台灣不同。)
至於中國高中教科書的內容,我發現有3個特點。
首先,其中翻譯的外國作品明顯比台灣教科書多,達到13篇(佔18%)。其中包括柏拉圖、盧梭的論文,歌德、普希金的詩,莎士比亞、易卜生的戲劇,等等。我個人認為是可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