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指出,當俄羅斯的經濟因為制裁出現嚴重問題,確實可能衝擊普京對國家的控制能力,但許多分析家都懷疑,歐美國家是否真能拿出經濟制裁的殺手鐧?上述制裁的內容看起來與過去的作法差異不大,一些專家指出,俄羅斯經濟的痛點是切斷該國頂級銀行與非俄羅斯實體的交易
,這些頂級金融機構包括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Sberbank)和俄羅斯外貿銀行(VTB),俄羅斯可能引此發生金融恐慌,甚至引發股市崩盤、嚴重通膨,如此一來不只是跟普京合作的億萬富豪遭殃,連俄國的中產階級與低收入家庭都會受害。影響所及,俄羅斯的能源企業連外國的貨款都收不到。
歐巴馬時代曾在國務院負責經濟制裁事務的愛德華·費許曼(Edward Fishman)表示,拜登政府目前作法的最大意義在於「鳴槍示警」,接下來將會是「把俄羅斯其他主要銀行逐出美國金融體系」,拜登政府這是給普京一個下台階的機會。不過如果最嚴厲的經濟制裁真的有效,為什麼拜登政府不「一次到位」?《紐約時報》分析,西方國家難免還是擔憂俄國經濟崩潰,終將反噬歐美本身的經濟。喬治華盛頓大學的訪問學者瑪麗亞·斯內戈瓦亞 (Maria Snegovaya) 也說,如果美國實施最嚴厲的處罰,將對全球市場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
眾所周知,俄羅斯靠著天然氣的能源出口賺得盆滿缽滿。那麼只需切斷利潤豐厚的能源出口,自然能扼殺俄羅斯經濟的真正命脈。但專家也表示,要是把腦筋動到俄羅斯得能源出口上,隨著石油和天然氣價格在全球高通膨時期上漲,拜登和其他世界領導人自己的政治地位都將岌岌可危。《紐約時報》也說,目前還沒有任何西方官員提議此事。另一方面,石油和天然氣的價格上漲自然也豐厚了俄羅斯的家底,加上俄羅斯的債務與2014年相比來得更低,甚至以631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名列全球第四,讓克里姆林宮更有底氣跟西方世界玩下去。
《紐約時報》甚至指出,某些的俄羅斯國有企業與民間企業反而因為美方制裁而「受益」,因為克里姆林宮以俄羅斯與非西方產品替代西方進口產品的政策,其實提高了這些企業的利潤,甚至連普京的盟友及其家人都因而獲利。加布耶夫指出,俄國的農業部長德米特里·帕特魯舍夫(Dmitry Patrushev)就是一例,他的家庭就因為新的農業政策變得更加富有。加上中國政府近年一直在加強中俄關係,普京在今年冬奧開幕時造訪北京,就與習近平簽署了一份為期30年的天然氣購買契約,即便美國下令停止對俄出口高科技產品,中國公司也可以填補部分供應鏈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