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聞界最高榮譽「普立茲獎」17日公布2018年獲獎名單,《紐約時報》、《紐約客》以揭發好萊塢著名製作人溫斯坦性侵惡行、催生全球「我也是受害者」(#MeToo)風暴與覺醒運動,榮膺「公共服務獎」;《華盛頓郵報》則因揭發阿拉巴馬州共和黨聯邦參議員候選人摩爾性侵惡行,獲頒「調查報導獎」。
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創辦於1917年,今年是第102屆,由紐約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主辦,共頒發21個獎項,其中20個獎項的得主各得1萬5000美元(新台幣45萬元)獎金,「公共服務獎」得主獲頒一枚金質獎章。
近年美國新聞界遭逢「假新聞」的嚴峻挑戰,一方面劣質惡意的報導在社群媒體流竄,一方面美國總統川普「以身作則」污染新聞環境,將不利於他的報導、評論一概斥之為「假新聞」。因此今年的普立茲獎評審委員會執行長康尼迪(Dana Canedy)在讚揚各獎項得主之餘也提醒同業,公眾疑慮揮之不去,媒體必須不斷增進自身的公信力,並且致力於提供更多元的性別、族群觀點。
今年新聞類獎項其他得主包括:加州聖羅沙(Santa Rosa)《民主報》(The Press-Democrat)以2017年10月加州野火拿下「突發新聞報導獎」;《亞利桑那共和報》(The Arizona Republic)與《今日美國報網路》(USA Today Network)以川普總統誓言建造美國─墨西哥邊界隔離牆拿下「解釋性報導獎」;《辛辛那提詢問者報》(The Cincinnati Enquirer)以當地海洛因毒癮泛濫問題拿下「地方新聞報導獎」。
《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以俄羅斯介入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與川普競選團隊、政權交接團隊及新政府糾纏不清的報導拿下「全國新聞報導獎」;《路透》(Reuters)以菲律賓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肆行殺戮拿下「國際新聞報導獎」;《瀟灑》(GQ)雜誌以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登(Charleston)黑人教堂屠殺案兇手魯夫(Dylann Roof)拿下「特稿寫作獎」。
阿拉巴馬州《阿拉巴馬媒體集團》(Alabama Media Group)以探討貪腐政客、伸張女權、揭發偽善拿下「評論獎」;《紐約》(New York)雜誌以美國視覺藝術拿下「藝術評論獎」;愛荷華州《德斯莫恩記事報》(The Des Moines Register)以該州醫療補助(Medicaid)民營化重創貧苦民眾拿下「社論獎」。
《紐約時報》以記錄一個真實難民家庭的艱苦日常生活拿下「評論漫畫獎」;維吉尼亞州《每日進步報》(The Daily Progress)以沙洛斯維(Charlottesville)車輛衝撞示威群眾攻擊事件拿下「突發新聞攝影獎」;《路透》以緬甸少數民族羅興亞人(Rohingya)難民面對的暴力拿下「特寫攝影獎」。
除了世人熟悉的新聞類獎項,普立茲獎還頒給小說、戲劇、歷史、傳記、詩歌、非小說與音樂的創作者。今年比較特殊的藝術類獎項得主是肯德里克拉馬爾(Kendrick Lamar),他以歌曲《DAMN》成為第一位拿到普立茲音樂獎的饒舌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