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我們的科學教育館,出了什麼事?

2022-04-11 05:50

? 人氣

該館在92年新館落成初期,由於錯誤的政策決定,曾採Operate-Transfer方式委外營運,結果以失敗收場。後來呢?依據102年1月1日起施行的「編制表」,該館除館長、主任秘書與一般行政人員外,只有組主任三人(第九職等至第十職等)、研究員或副研究員三人與助理研究員或研究助理五人(均依教育人員任用條例規定聘任),此外並無技術人員。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樣小的編制,當然不可能擔得起《組織法》所賦予的重責大任!更糟糕的是:多年來發展的結果,非但該館的歷任館長及組主任,研究人員裡極少出身自基礎科學科系,新進的人員又多專長在博物館學或「科學教育學」等的非基礎科學學系。以有限的非基礎科學的人力,如何面對如此重大的科學教育的使命?毋怪乎!近年實驗室的空間縮小了,講演與演示減少了,優秀的基礎科學人才流失了,「科教巡迴車」不再被人重視;當然連帶的,造訪人數也減少了。

科教館的周末體驗活動。(科教館GO好玩官方臉書)
科教館的周末體驗活動。(科教館GO好玩官方臉書)

在組織上,科教館與其他四所科學博物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臺中)、國立科技工藝博物館(高雄)、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屏東)與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基隆)同隸屬於終身教育司(原社會教育司)。科教館乃竟依《博物館法》被列入「博物館評鑑」。

必須弄清楚:這是一所「科學教育館」,不是「科學博物館」。科學博物館的重點在展覽,在收藏;科學教育館的重點則在教育!當然,科學教育的內涵除科學知識外,還必須重視科學精神與態度的培養。如果相關評鑑人員沒有科學教育背景,說不定會要求科教館更名;而如要符合博物館的評鑑指標,科教館就只能博物館化,也辦起典藏。這樣的話,問題就大了!

請問,前述科教館的《組織法》或《規程》中,哪一條提到收藏或典藏?科教館主要的對象不是青少年嗎?它不是應該要配合並補充學校教育的不足嗎?科學教育不是學校教育裡的重要內容嗎?每年參加「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的學子不是在各級學校老師的指導或輔導下完成的嗎?就其屬性與效果言,科教館與其他四間「科學博物館」的任務是有區隔的,它與國民教育署的關係要比其他幾間博物館密切得多!

再說,「探究與實作」這門課是「一〇八課綱」裡特別重視的一門課。然而許多老師為這門課大傷腦筋。為什麼?缺乏題材與想法!科教館理應就是提供所需題材的重要來源。總而言之,教育部重視科教館,當有助於新課程的發展。

我們的教育部難道見不及此?部裡有個「科學教育指導會」,在107年之後還提升層級為由部長召集。該會的任務包括:協助策劃科學教育政策方向,提供諮詢建議等事宜;提供有關科學教育整體發展之建議及專業諮詢等事宜。然而這幾年來,該會到底對科教館有何貢獻或幫助?難道因為該會執行秘書是由「資訊及科技教育司」司長擔任,而科教館隸屬終身教育司,就任隨它去?部長與次長都不屑一管?還是無暇顧及?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