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National Taiwan Science Education Center,科教館)成立於民國43年,是教育部張其昀部長任內的重要建設。當時館舍位於南海路「南海學園」內,其天壇式圓形建築的造型曾是地標,其中科學教育的內涵更曾啟發了許多愛好科學少年的心靈!
民國92年間該館搬遷至士林基河路現址;它維持了原本圓形的造型,但占地面積擴大約七倍,樓地板面積(包括地下三層、地上十層)增加為三萬多坪。新館曾讓關心科學教育者的人士興奮,以為這下可以好好發揮其科學教育的功能。結果卻大失所望!
根據101年2月3日公布的《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組織法》(《組織法》),科教館的使命包括:普及全國科學教育,提升全民科學素養,並輔導中等以下學校與社會教育機構推行科學教育業務。科教館還有個《處務規程》(101年12月30日發布),規定該館設有實驗、展覽、推廣三個組。
其「實驗組」掌理:青少年科學人才之發掘、輔導及培育;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之規劃辦理;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之規劃辦理;科學教育優秀教學示例與其教材、教具之研究發展、設計及推廣;科學教育課程之研究發展及推廣;科學實驗室之教學、推廣及管理;等等。「展覽組」掌理:常設展與特展之規劃、設計、更新、營運及管理;等等。「推廣組」掌理:行動科教館之規劃及執行;戶外科學基地之研習及經營管理;科學教育出版品之發行及推廣;等等。
該館自詡是「全國唯一國立科學教育中心」。查國外各大城市多也有「科學中心」(比較著名的有位於美國舊金山的The Exploratorium、位於加拿大多倫多的Ontario Science Centre、位於新加坡的Science Centre Singapore等等)。這些場所提供可動手操作的科學展示(hands-on exhibitions),藉引起少年對科學的興趣與好問、好學心。
從《組織法》可看出,該館被賦予的任務更遠遠超過一般的「科學中心」,而大約相當於位於美國加州柏克萊、形式上隸屬柏克萊加州大學的The Lawrence Hall of Science。加州的這一「科學館」除提供動手的科學展示外,也設計課程,協助專業發展,提供各年齡學生課外的科學資源。
然而若將我們的科教館與美國加州的這一科學館比較,則會發現:從組織編制、主持人的資歷、館內人員的來源、人員在基礎科學方面的素養、實驗室的管理、經營策略、參訪人數、所發揮的功能、與外界的聯繫各個方面來看,都差得太遠!相形之下,我們的科教館乃有「真空館」之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