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世岳觀點:「修昔底德陷阱」下的小國困境與因應

2018-04-26 07:00

? 人氣

隨著美中兩國經濟實力的消長, 「修昔底德陷阱」所描述的霸權的轉移,極大可能伴隨著一場戰爭。圖為美國總統川普(右)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風傳媒合成)

隨著美中兩國經濟實力的消長, 「修昔底德陷阱」所描述的霸權的轉移,極大可能伴隨著一場戰爭。圖為美國總統川普(右)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風傳媒合成)

廿一世紀初,隨著美中兩國經濟實力的消長,「霸權轉移」是否可能再一次發生,成為當代國際關係理論家以及各國外交決策者關注的議題。「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描述了霸權的轉移,極大可能伴隨著一場戰爭,從而為「中美必將一戰」提供了理論上的依據。觀諸近來中美貿易戰的加劇、中國南海軍演的武力展示,修昔底德陷阱似乎是難以避開的宿命。然而,修昔底德陷阱終究是大國政治的一環,對於像台灣這樣的小國而言,如何因應並且避免淪為大國政治下的犧牲品,更值得深思。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修昔底德陷阱」是由美國當代著名國際關係學者,任教於哈佛大學的艾里森(Graham T. Allison)所提出。2015年9月艾里森在《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上發表一篇名為《修昔底德陷阱:美國和中國正在走向戰爭?》(The Thucydides Trap: Are the U.S. and China Headed for War)的文章,認為中美兩國權力的消長,中國和美國之間爆發一場戰爭的可能性在增加中。2017年5月艾里森出版《注定一戰:美國和中國能否逃脫修昔底德陷阱?》(Destined for War: Can America and China Escape Thucydides’s Trap)一書,進一步詳盡闡述了這一觀點。

依據艾里森的研究發現,在過去500年中,世界共出現16次新興崛起大國對既有大國地位構成挑戰,並有可能取而代之的案例,其中12次是以戰爭告終,因此艾里森推斷中美兩國因霸權爭奪爆發戰爭,恐難以避免,這就是修昔底德陷阱。之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提及,中美兩國應該極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進而使得艾里森所提出的這個概念逐漸為世人所知曉。

美國和中國若走向戰爭, 如何跳脫修昔底德陷阱所帶來的小國困境,兩韓、日本和東協的模式各有不同。(取自Flickr)
美國和中國若走向戰爭, 如何跳脫修昔底德陷阱所帶來的小國困境,兩韓、日本和東協的模式各有不同。(取自Flickr)

然而,對於像台灣這樣的小國而言,除了認知到修昔底德陷阱是大國政治的一環外,又意味著甚麼則較少受到關注。事實上,艾里森在其研究中就曾表示,如果崛起大國與現有大國之間終將出現戰爭,引爆點往往來自於表面看上去可能毫無關聯的事件,著名的案例就是奧匈帝國的斐迪南大公(Archduke Franz Ferdinand of Austria)在塞拉耶佛(Sarajevo)被刺身亡,最終促成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出現。

因此,中美兩國所面臨的修昔底德陷阱,除了為中美兩國帶來結構性的壓力外,對於周邊具有利害關係的小國而言,更將陷入於兩難的困境中:究竟應該「扈從」現有的霸權國家維持其強權地位;抑或者應該加入新崛起大國行列「抗衡」現有強權,最終支持霸權的轉移?結合地緣政治的觀點,誠如另一位已故的哈佛大學教授杭廷頓(Samuel Phillips Huntington)在其文明衝突論中所言,文明的衝突將出現在文明與文明間的斷裂帶一般,修昔底德陷阱所帶來的戰爭衝突,也極可能出現在兩大國權力邊緣的接觸地帶。就此而言,包括兩韓、日本、台灣和東協國家,同樣都面臨了修昔底德陷阱所形成的「小國困境」中。

本篇文章共 4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8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蘇世岳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