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傳媒趨勢論壇》2050年的台灣該如何邁向零碳新經濟?產官學共同提解方

2022-05-30 17:37

? 人氣

風傳媒董事長張果軍(左二)、中研院長廖俊智(右二)、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右一)、上緯新能源董事長林雍堯(左一)出席風傳媒「零碳新經濟」趨勢論壇。(資料照,顏麟宇攝)

風傳媒董事長張果軍(左二)、中研院長廖俊智(右二)、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右一)、上緯新能源董事長林雍堯(左一)出席風傳媒「零碳新經濟」趨勢論壇。(資料照,顏麟宇攝)

2022年,全球共通的關鍵字之一,是ESG。國發會日前已公佈我國的2050年淨零排碳路徑圖,除了大力發展再生能源,民眾的生活,為數眾多的製造業都需要配合轉型,同時還要引進新的氣候法制與科技研發做為基礎。換句話說,未來30年之內,我們熟悉的生活場景都將大幅翻轉,這是劇烈變革,也帶來全新的挑戰。台灣是一個高度仰賴外銷出口的經濟體,我們該如何跟上全球淨零碳排的倡議腳步,減少對環境帶來的壓力?風傳媒舉行「零碳新經濟」論壇,希望為下個世代的台灣人找到出路與解方。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首先發表演講的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2050年光是以現有科技恐怕沒辦法達到淨零排放,必須要結合新的科技應用、而且要以大規模快速佈建才能做到。

廖俊智指出,想要解決排碳問題,慎選重點是關鍵,以排碳數量來看,工業部門(含發電)業務排放量達到2.87億噸是最大宗,占總排碳達52%,理所當然是優先目標;同時廖俊智也提醒,工業部門是影響GDP最大的部分,首先應該透過改善創新製程、以鍋爐代替燃料、產業轉型、以及循環經濟的商業模式和使用零碳電力來著手減碳。

20220527-中研院長廖俊智27日出席風傳媒「零碳新經濟」趨勢論壇。(顏麟宇攝)
中研院長廖俊智27日出席風傳媒「零碳新經濟」趨勢論壇。(顏麟宇攝)

廖俊智:去碳燃氫技術有機會大幅改善高碳排現狀

運輸產業則是另外一個重點,廖俊智指出,運輸產業雖然佔總排碳量大約12.6%,但與人類生活模式息息相關、影響人數也是最多,必須以替代能源取代化石能源;此外,由於能源轉為汽電化,效率可望比燃油車提高許多。

從製造業到運輸產業,貫穿其中的關鍵字就是電,但零碳電力從何而來?廖俊智解釋,太陽光電和風力發電已經被廣泛使用,此外,地熱和海洋能,是值得台灣努力發展當成基載電力的發電方式,還有一種途徑,就是去碳燃氫。

廖俊智解釋,碳捕捉技術適合在有油田的國家使用、成本高,也趕不上碳排放速度,因此中研院投入研究「天然氣裂解技術」,在天然氣燃燒前先把碳和氫分解開來的技術,發電時只燃燒氫;他比喻,這就好像「在小雞孵化前,先把小雞和蛋分開」,這比起等到小雞滿地亂跑再費勁的抓回來,分離技術肯定更有效率。

廖俊智透露,現階段中研院的研發成果已可減少20%的發電量,有機會讓綠電更加值,依80%的裂解效率推估,每度零碳電力可以產生3.6度電,有機會被國際認證;同時,此技術分離出來的碳,是一種類似石墨、形態穩定的固態粉末,具有導電及隔熱性,除了可用作工業建材還可以填海造陸,許多排碳大戶已經對此新技術表達濃厚的興趣。

林雍堯:離岸風電絕不只是工程,很有機會成為生態系!

國內知名的風能業者上緯新能源,董事長林雍堯則以公司在地化風電的佈局為例,介紹台灣為何有機會成為亞洲離岸風電市場的先驅。林雍堯指出,十多年前許多人都懷疑台商到底有沒有能力發展綠能產業?直到今天,質疑的人少了,能源轉型也已經從單純的議題逐漸深化,落實為整體產業高速推進的政策。業界甚至還有一說,認為「得綠能者得天下」,林雍堯則補充:「可以確定的是,失綠能者必定失天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周岐原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