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建立共識是需要時間的,因為它們必須確保所有國家都支持相關協議。在過去的一周裡,中國在這方面有了深刻的認識。它們所提出的公報草案,根本沒有經過建立共識的過程。」
鮑爾斯提到,中國自從4月與索羅門群島簽署了雙邊安全協議後,似乎信心大增,認為他們可以嘗試在太平洋地區,推動一個多邊協議。她向德國之聲表示:「但這回它們自信過頭了。它們並未認知到,太平洋地區內的國家對於協議內容,會有不同的意見,除非10個太平洋島國的領袖都認同草案的內容,不然該協議根本不會被採納。」
鮑爾斯認為,中國將從這次的經驗中學到教訓,而它們也可能再次將重心轉移到與太平洋地區的各國建立雙邊協議,但同時,北京也不會放棄在太平洋地區推動多邊協議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的專家肯恩則認為,30日的結果除了對中國來說是個教訓外,其實對所有與太平洋島國有夥伴關係的國家來說,都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她告訴德國之聲:「他們都需要非常清楚地看到事情發生的經過,也就是太平洋島國在過程中演示了什麼是集體外交,並讓外界明白,建立共識在太平洋區域政策與區域外交當中扮演的核心角色。」
美國承諾深化與太平洋島國關係
在10個太平洋島國拒絕簽署中國提出的區域協議後,美國國務院週二(5月31日)表示,美國將繼續深化與太平洋島國以及印太地區的關係。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重申,美國與澳大利亞一樣,對中國與太平洋島國協商過程中的不透明性感到擔憂。他說:「當我們談論這些不透明的交易時,我認為你只需要看看......中國為掩蓋這些交易所做的努力。」
而雖然部分太平洋島國領袖對中國提出的協議持有疑慮,但它們同時也對太平洋地區成為大國地緣政治競爭時的「籌碼」提出憂慮。斐濟總理巴依尼馬拉馬(Frank Bainimarama)30日在與中國外長王毅召開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說:「地緣政治得分對一個來自面臨海平面上升威脅地區的人民來說,意義不大。」
新西蘭梅西大學的專家鮑爾斯告訴德國之聲,太平洋地區對於戰略競爭可能破壞該地區在氣候變化等關鍵議題上的行動感到沮喪。她說:「太平洋島國關注的優先事項是氣候變化的發展,而不是戰略或地緣政治的議題。太平洋島國論壇的秘書長普納(Henry Puna)已清楚表明,太平洋地區的關切,是氣候變化和新冠疫情後的經濟復蘇。我認為太平洋地區的夥伴應該認知到,這些事太平洋地區優先關注的議題,若他們想參與該地區的事務,應在氣候議題上積極採取行動。」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William 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