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新的語文競賽元素
臺灣每一縣市的地理、歷史發展有其特色,原本就有不同的族群人口,學校內多有能使用不同本土語的學生。如果競賽項目能增加類同「國語和本土語言的雙口、多口相聲」或者「兩種以上本土語言的雙口相聲」來分享一個文化主題,劇本由學生和國語、本土語指導老師共同完成,應能幫助到不同族群間的語言交流,也能促進不同群體的學童理解彼此文化價值觀的多元。也無須擔心不同族群學生的參與意願,因為有賞必有勇夫。
多年前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臺及漢光教育基金會,就曾辦理過「華言俏語」外籍人士說國語的類似演說競賽,以單人演說或雙口、多口相聲等方式演出,讓外籍人士著重在中華語言、文化之奧妙或在臺生活經驗,取代生硬地演講、背稿模式的朗讀,也更貼近目前很多區域住民多以國、閩語或國、客語的混合溝通方式,甚至部落以及外圍區域也很常見族語和其他語言的混合表達的使用方式。
臺灣的(國)語文競賽已經行之多年,當初有其時代使命。如今進入十二年國教強調素養導向教學,「自發、互動、共好」乃是核心理念。如果期待本土語言能夠成為學校、家庭及工作中能說、能聽、能活用的日常語言,就要擺脫「個人競賽」而且要調整成「族群合作」的思維,才有辦法真正讓弱勢語言與主流語言不斷交流、進而活用,期許一個小改變帶來一點母語、族語的發展契機。
*作者為諄筆群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