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派:中俄志同道合,都將美國視為最重大挑戰
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的肯德爾-泰勒(Andrea Kendall-Taylor)指出,中俄志同道合,都將美國視為最重大的挑戰,烏克蘭戰爭只會深化雙方合作關係。俄羅斯別無選擇,必須完全倚賴中國,讓習近平當領頭羊。對照2014年俄羅斯上一回入侵烏克蘭的情況,一旦國際社會不再聚焦烏克蘭情勢,中國還會加碼支持俄羅斯。
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的史坦特(Angela Stent)認為,中國可能對俄羅斯的戰爭罪行感到不安,也顧忌國際社會的大規模制裁,但是習近平需要普京繼續掌權,與他聯手改寫國際秩序,營造適合獨裁威權體制生存的環境。儘管中俄關係越來越不均衡,但彼此各取所需,俄羅斯也甘願扮演「小老弟」的角色。
同意派:親密關係有助於中俄的長期利益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等國際研究學院(Johns Hopkins SAIS)的芮德成科(Sergey Radchenko)看法略有不同。中俄為戰略利益結盟,未來會持續在利益重疊的領域——例如中亞——密切合作,在缺乏共同利益的領域——例如烏克蘭、南海——保持距離。中俄歷史關係漫長而糾結,但兩國都認同一項歷史教訓:親密關係有助於彼此的長期利益,惡劣關係會讓第三方勢力趁虛而入。不過中俄不會結成軍事同盟,夥伴關係有其局限,戰略自主性不可或缺,不會期待對方會犧牲自身核心利益。
卡利斯特學院(Macalester College)的萊瑟姆(Andrew Latham)從2014年談起。在那之前,中俄關係並不特別親密;在那之後,中國認為自身與俄羅斯同病相憐,都遭到美國「霸凌」,因此關係突飛猛進。北京與俄羅斯密切合作以分散美國的注意力與資源,讓美國在歐亞兩個戰區的軍事規劃更為棘手;讓中國不受美國「亞洲再平衡(rebalance to Asia)」政策威脅,進而宰制西太平洋地區。烏克蘭戰爭帶來一些複雜的問題,但北京的算計基本上不會改變。
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的卡普贊(Charles Kupchan)指出,中俄組成一個「反自由主義集團(illiberal bloc)」,影響力相得益彰。但是中俄的不對等關係有其潛在裂痕:莫斯科會擔心中國窺伺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北極圈與中亞。西方世界應該保持警覺,隨時掌握機會來離間中俄關係。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Daniel Treisman)提到中俄另一項歧異:中國在對抗美國之餘,仍然期望融入西方市場;俄羅斯則與西方全面衝突。一旦北京或莫斯科改朝換代,中俄關係可能生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