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如興案中越辯解越難看的國發基金

2022-08-01 07:20

? 人氣

如興財務危機引發外界質疑國發基金的投資。圖為蔡英文在2017年到如興的尼加拉瓜廠參觀,之後國發基金決定投資,引發外界的政治聯想。(總統府提供)

如興財務危機引發外界質疑國發基金的投資。圖為蔡英文在2017年到如興的尼加拉瓜廠參觀,之後國發基金決定投資,引發外界的政治聯想。(總統府提供)

牛仔褲大廠如興爆財務危機,被打入全額交割股,賣盤高掛、想逃命的投資人排隊到天邊,但誰也賣不掉了,因為幾近無量下跌。其中最引人矚目的苦主是國發基金─2017年,國發基金捧上14.88億投資入股,現在尷尬爆雷,更可議的是:投資得不清不楚,國發基金至今仍說不明白這個投資所為何來,而因此案也可再檢討政府投資的妥當性及專業性。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如興主業是生產牛仔褲布料與牛仔褲代工,一度號稱全球最大的牛仔褲廠,這種傳統產業的經營,正面看是比較穩當、風險與變化不會那麼大,但負面看則是會比較辛苦、缺乏爆發力。如興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陷入困境,因所從外面引入新的經營者,不過經營仍無起色。到2015年如興決定大手筆併購另外一家中國的牛仔褲廠玖地公司,而且是「以小併大」。

所有情節到這裡為止,都算是「尋常情節」,企業的生生死死亦是可平常心看待。不尋常甚或可議的是:國發基金投資。當2017年國發基金決定以每股18.6元認購如興公司增資股,投資金額為14.88億元、持股比例9%時,如興的爭議與問題其實已出現。

因為以如興的資本額與營收,花百億併購一家同業都不清楚底細的廠商,本身的爭議與問題大。但國發基金卻認為「此布局有助如興導入自動化與環保製程,強化研發與設計能量及轉型為ODM廠」,而決定投資入股,如興也是拿著這筆增資得來的錢完成併購,更別提在決定投資前,蔡英文總統「參訪」如興海外廠的政治聯想了。結果不到2年,時力立委就踼爆如興的問題,再2年多就出現財務危機,國發基金確實是「好眼光」。

檢討這個問題,可以分個案面與制度面來看。個案面的問題,當然是:國發基金為什麼投資如興?有經過那些專業評估、還是憑著主其事者的「心證」?縱然這次國發基金是用千億元的產業創新轉型基金投資,但投資近15億卻是讓公司去玩併購、搞槓桿,到底「創新、轉型」在那裡,是不是該說清楚?

還是就是「有力人士(政客)牽線」不得不投?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就曾在臉書中說,當年國發基金投資如興案通過時,他要求記者追查這個案子是誰主導的?或是是誰催生的?但被問到的人都迴避。之後他又再問:如興到底是誰牽的線?有沒有政治人物,政治力量介入?這次爆出財務危機後,他也再次對國發基金投資如興表達不以為然的態度,「國發基金投資如興沒有任何正當性」,他更說問到國發基金人士「到底誰牽線」,對方回答「這個絕對不能說」。

國發基金是不是該把這個個案說清楚?

至於制度面問題更值得做檢討。這幾年政府很喜歡搞國家隊、政府投資入股、主導產業與企業,這種作法潛藏的問題與後遺症很大,輕微的只是「有人」上下其手、靠拉關係與政治關說「尋租」,嚴重一點的當然就是投資錯誤、把納稅人的錢打水漂去了。而前者,往往又容易導致後者發生,畢竟要靠關說、政治壓力的投資案,品質不會是太好的案子。

這種政府投資的方式,時常被名為「政府挑選優勝者」,時常扭曲產業生態與市場,又潛藏著太多的風險。簡單的說:為何要投資A公司而非B公司?又為何是要協助C公司併購D公司,而非協助D公司併購C公司?其中的決策有多少是專業評估為之?又有多少是政治考量、甚至政商掛鉤下的不當投資?

即使撇開政治壓力、個人操守等問題不談,假設台灣的政客都非常乾淨、純潔,不會對投資案有任何施壓,國發基金人員也是道德高尚、操守良好,但問題是:專業何在?那些在基金中提名的部會首長等高官,當然不會真正了解投資案,重要的還是組織中的專業人員,但以基金數十名專職人員,面對如此龐大的資金、遍及各種不同產業的投資案,是否真有專業作好投資評估,是讓人憂心了,也為難他們了。

至於國發基金以「己為國庫賺很多錢」,即使現在有投資虧損,還是「沒有辜負納稅人」來辯駁,是讓人搖頭。過去投資成功、有賺錢,當然非常好,但這並不代表未來投資就能胡來,虧損也沒責任。

國發基金的投資確實有點類似創投性質,一定有虧有賺,但無論虧還是賺,都要清清白白。而國發基金投資如興,是否有達到此標準呢?用過去已經賺很多錢來為如興案的投資辯護,只是越辯越難看!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