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秦觀點:俄烏戰爭給臺灣八個反省

2022-08-13 05:40

? 人氣

2022年7月16日,俄羅斯攻擊烏克蘭黑海大港奧德薩(AP)

2022年7月16日,俄羅斯攻擊烏克蘭黑海大港奧德薩(AP)

瀰漫全球獨裁與民主的對抗氛圍,讓俄烏衝突遠不只是莫斯科跟基輔的愛恨糾葛,更是自由與極權世界大戰的第一炮。而普遍聲音認為,「害怕下一炮會打在臺海」。同樣是小蝦米力抗強權,臺灣難免有「下一個烏克蘭」的既視感,但就跟香港、阿富汗的道理一樣,用任何過度化約的方式類比截然不同的兩件事,既不理智也不可靠。以下簡單提出筆者在俄烏戰爭中的幾項觀察,並提出臺灣可參考處,讓「今日烏克蘭」的身教,反駁「明日臺灣」的恐懼。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俄烏衝突的非物質性因素

俄侵烏的「烏克蘭化、去俄羅斯化」,與烏國境內國族認同分裂問題,或許是大家最直接聯想到兩岸的相似處。無可避免,臺灣必須謹慎考慮北京的國安及族群問題,無限上綱的意識形態,恐怕只會讓臺北的博弈提早結束。

俄烏力量不對稱但戰爭長期化(實力相抗)

俄烏物質實力雖不對稱,但卻能相抗衡,大概是戰爭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部分。很大程度上,這是依靠非物質力量補充物質實力的不足。臺灣必須考慮我們該如何用非物質力量彌補兩岸實力上的差距?備戰意識的建立、對自身身分的認同、明確的敵人與目標都是關鍵。

俄烏力量不對稱但戰爭長期化(地緣因素)

地緣環境是另一個彌補物質實力不足的因素。俄烏以地面戰為主,搭配有限的空中、海上衝突,戰場面積大。俄烏力量相抗,地面作戰傷亡高,一定程度地限制了雙方的行動時間與空間,因此戰爭得以被拖延。臺灣必須考慮在沒有戰略縱深、人口密度高、開發密集的前提下,是否願意承擔戰爭長期化的犧牲?(愈長期只會增加破壞)這就是投降接受統一與戰到一兵一卒的抉擇;而如願承擔,臺灣則因思考,如何在缺乏廣大土地的優勢下,克服力量差距,達成戰事長期化?

世界援烏但不參戰

各國對烏施以各種程度的幫助,但始終沒有參戰,尤其美國與北約。一方面考量俄終究是核武大國,另一方面烏亦非美主要利益。臺灣必須需思考,中國大陸同樣存有核子武器,且正在發展更成熟、最有效的對美嚇阻,這是否會影響美國與盟國參戰意願?臺灣雖為美國主要利益,但臺灣非主權國家,美國是否有足夠理由參戰?

對俄經濟制裁

西方對俄羅斯施以極限經濟制裁,包括凍結其外匯存底、停止正常貿易,甚至逐出國際金融體系。然而俄羅斯經濟實力在世界上之影響本就不大,臺灣必須考慮中國大陸之於世界的影響力,是否有空間允許西方因制裁而犧牲。同時中國大陸是否也將加速建立自身集團經濟,並增加戰爭打擊強度,以盡快結束戰事?

烏不對稱作戰

烏對俄採取不對稱作戰,激起臺灣對於不對稱作戰的呼聲與提倡,但臺灣必須考慮自己是否也具有如烏克蘭那般的抵抗意志(即非物質力量的強化)?也要反思,因不對稱作戰將增加武統成本,反而使北京提升第一擊與後續打擊強度,力求盡快結束戰事。至此,共軍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使用可能、對平民的無差別攻擊、不惜犯下反人道罪行等情況,都必須考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