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台灣民意基金會公布民調,顯示台灣成年人中,有四成四對大陸有反感,但有四成九的人基本上有好感,這與去年相比,好感度增加4.4個百分點,反感度降低3.5個百分點,對大陸有好感的人首度多於反感的人,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認為,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轉變。值得注意的是, 特別是在25-54歲青壯年族群、大學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公民中都有過半數的人,基本上對中國大陸有好感,這種台灣民眾對大陸觀感的變化,殊值研究 。
會造成這樣的情況,其實並不令人感到意外,台灣民眾對大陸的觀感從蔡政府執政後就產生翻轉跡象,其主要的原因當然是因為蔡政府執政不佳,根本無法改善台灣經濟情況,致使民眾生活越來越辛苦,就業難且低薪化遲遲無法解決,貧富差距無法有效處理,財政困窘也不因為年金改革而得到改善,因為一張又一張的選舉支票,例如全台里長加薪;一個又一個黑機關產生造成冗官沖散機構精簡所省下來的人事費,蔡政府各項改革從一例一休起惹得全體反感、環保能源水電等政策都無法解決現存問題;拼政治鬥爭及意識形態反而造成中間選民厭惡,致使朝野無法團結。再加上獨派的諸多台獨舉動壓力,使蔡政府對外不只無法施展,反而局勢變得更加嚴峻,教改無法使年輕人滿意,而使得年輕人出走。更要命的是,台灣與全球化的距離越來越遙遠,邊緣化的情況加遽,使有志之士紛紛遠走他鄉,總的來說,都是蔡政府的各項推力,而這股推力正好改變台灣民眾對大陸的觀感。
大陸儘管在國際活動空間上對台日趨緊縮,但大陸的拉力似乎蓋過去,其原因當然與大陸從中央到地方的惠台措施有著高度密切的關係,即便是統戰,但也是給台灣民眾更多的機會選擇,產生紮紮實實的利益;當有越來越多的台灣民眾,到大陸發展或與大陸產生密切生活聯繫關係,當然就會對大陸有更客觀的瞭解與評價,自然而然對大陸的觀感也會漸漸轉變,其最主要的關鍵當然還是民生,能夠替民眾帶來更好的生活,民眾的想法很簡單就是經濟民生,這是最務實的。
台灣民眾漸漸對大陸產生較好的評價,顯示台灣民眾的務實與理性選擇,即使仍有政治上的不滿,但終究敵不過生活實際考驗,這已經非政治操作所能扭轉,因為當蔡政府無力與無心解決民生經濟問題,自然而然地,兩岸將由政治主權戰場慢慢轉移到治權經濟民生與制度的拼搏。
面對台灣觀光業的蕭條,似乎這是一場長期的狀態,難道台灣民眾只能坐以待斃嗎?無論是國際或台灣內政上,民眾顯然要找新出路,有更多求生的選擇,喜歡也好、不喜歡也罷,大陸發展似乎成為台灣多數民眾因語言、生活習慣、消費方式、思維邏輯的近似而成為首要選擇,試問有多少民眾能夠到其他國家求生存發展?顯然在普遍性的數量上,中國大陸成為首選,因此觀感好轉似乎一點都不令人感到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