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許多國家不得不加入升息行列以壓制通膨,原因也與傳統教科書說的原因不太一樣了。傳統的理論是說經濟過熱、需求過強導致通膨,因此藉著升息緊縮、為經濟降溫來壓制通膨。但這次大部份國家不是經濟過熱而引來通膨,而是因匯率走弱引來或加劇通膨,而匯率弱又與美國升息導致美元強勢有關。結果許多國家縱然內部經濟離繁榮甚遠,也只能咬牙升息、避免匯率過弱的惡果。
所以利率戰就是匯率戰,過去稱各國拿匯率打的「貨幣戰」多是指競相貶值以助出口,但這次則是要透過升息或干預市場來守住匯率,為的是抗通膨,有人稱此為「反向匯率戰」。
台灣情況其實就是如此,國內通膨上揚,跟經濟過熱、繁榮與否毫不相干,因為經濟其實是在走緩,通膨上揚很明顯是全球性因素,透過進口傳達,在此過程中,台幣匯率強弱影響就大─去年全歐美通膨已起,台灣仍能維持低通膨,去年台幣相對強勢貢獻大;今年國內通膨逐月上揚到3%以上,一定程度上是受後來匯率走弱影響。
因此,如果說要升息1碼以壓制通膨,匯率是重要考量,兩地利差拉大,資金流向、匯率走勢都受影響。央行謹慎的考量不能說不對,但在應付通膨時,比較「安全又保險」的作法,應該是寧可作過頭、而不願作不夠,這也是升息1碼值得考量的原因。央行要採「精準拿捏」控制升息腳步,不是不行,但相對的風險就可能較高,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