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九合一地方選舉只剩50天,6都16縣市選情陷入空前不確定狀態,而許多證據顯示,選情正往不利民進黨的方向發展。
民進黨內有識之士此刻憂心如焚,如果選舉結果真的只剩兩都兩縣,地方執政版圖全面退縮到南台灣一隅,那意味民進黨可能正遭遇一次比2018更可怕的劫難,後果當然不堪設想。
為什麼2022九合一選情的發展會這樣?從政治科學與經驗的角度看,是可以理解的。民進黨號稱選舉起家,黨內不乏選戰經驗豐富的人,為什麼會讓黨及候選人陷入今日這樣的泥淖?一言以蔽之,兩個原因,一是輕敵,二是榮華富貴的好日子過慣了,戰貓變成肥貓。其他更深層的、涉及基本信念與核心價值的問題姑且不談。
民進黨人現在一定很懷念去年1218否決四大公投的豐功偉業。原本岌岌可危被在野黨和民間團體四比零,卻憑最後五十天絕地大反攻,最後翻轉成功,全面封殺四大公投案。接著乘勝追擊,今年初1月9日「中二補選」,舉全黨之力強壓顯赫地方豪族顏家,奪回一席立委,何等神勇風光。這自然成為民進黨支持者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兩件事。
事實上,就在九月初候選人正式登記後,選戰將全面開打之時,黨內府院高層之間瀰漫著要複製四大公投模式,想到將以秋風掃落葉之姿贏得2022地方大選,嘴角就會笑。如今看來,這種想望離現實太遠,根本是一場無聊的春夢,因為四大公投模式無法複製。
為什麼去年四大公投模式無法複製?想想看去年公投前五十天的場景。民進黨10月28日彷彿突然醒過來,蔡總統兼黨主席下令全黨積極備戰,規劃300場大小造勢場合,後來試圖追加到2100場,打算進行一次正面對決,全黨上下要用具體政策論述說服社會大眾。
果然,從10月30日開始,民進黨發動了一系列史無前例的群眾演說,而最詭異的是,國民黨當時基本上偃旗息鼓,其他在野黨插不上手,只見民進黨以近乎「獨唱」、「獨白」的方式,向社會大眾單向傳輸執政當局的政策理念,媒體則識相地瘋狂報導。
民進黨四大公投絕地大反攻為什麼成功?至少有兩個必要條件:第一,有完整論述,不管論述是不是好、是不是對、是不是歪理;第二,民進黨要Solo,要獨唱,在野黨集體消音,或接近集體消音。這兩個必要條件,目前看起來都付諸闕如,怎麼複製四大公投的傳奇往事?
民進黨渴望大贏2022地方選舉,但七、八兩月蔡總統兼黨主席率先放火,下令黨公職力挺林智堅清白,然後行政院與各部會跟著出包,授人以柄的蠢事、鳥事或駭人聽聞的事層出不窮。以致於總統聲望、內閣滿意度、政黨支持度顯著急遽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