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萬年前的史前家族樣貌!新基因研究首度揭示:尼安德塔人的緊密家庭生活

2022-10-20 17:06

? 人氣

科學家重建的尼安德塔人樣貌(美聯社)

科學家重建的尼安德塔人樣貌(美聯社)

一項19日發表於《自然》科學期刊的基因研究,首度揭示史前人種尼安德塔人緊密的家族生活。透過研究發現,滅絕人種的父系社會生活,或許和我們現代人沒有那麼大的區別。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大約5萬4000年前,在西伯利亞阿爾泰山脈(Altai mountains)山腳下有沿溪而建的小型群落,住著大約20多名尼安德塔人,他們彼此血緣關係緊密,十多歲的女孩和她的父親,一名年幼的堂弟,一名年長的二等親女性(也許是姑姑或祖母)。尋找到伴侶之後,女孩就會離開原生家庭,不過她不必怕生,搬進的新群落可能會有熟面孔。她的堂弟則一生都可以待在生長的家園。

這是科學家對7名男性、6女性尼安德塔人DNA的研究成果。這些史前居民曾一起生活在阿爾泰山脈查格爾斯卡婭洞穴(Chagyrskaya Cave)與附近的奧克拉德尼科夫洞穴(Okladnikov Cave)。他們組成的家庭是已知最早的家族群體,也是科學家第一次直接紀錄尼安德塔人家族和社區結構。

俄羅斯西伯利亞發現尼安德塔人骸骨的查格爾斯卡婭洞穴。(AP)
俄羅斯西伯利亞發現尼安德塔人骸骨的查格爾斯卡婭洞穴。(AP)

研究人員從洞穴中找到的尼安德塔人骨頭和牙齒中提取DNA,發現其中8名是成年人,5名是兒童,而且他們遺骸碎片散落於同一時代的地層中,這表明他們是同一時代的人。

「他們生活在同一個年代的事實令我們相當振奮。這意味著他們很可能來自同一個社群,我們終於可以利用遺傳學來研究尼安德塔人的社群組成,」研究的主要作者、德國普朗克演化人類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研究員斯科夫(Laurits Skov)在記者會上說道。

普朗克演化人類學研究所的負責人是今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帕博(Svante Paabo),他2010年完成尼安德塔人基因定序,讓後來的科學家能以遺傳學方法深入了解早已滅絕的表親。同時,他也是這項最新研究的其中一位合著者。

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帕博(Svante Pääbo),瑞典生物學家、進化遺傳學權威。(AP)
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帕博(Svante Pääbo),瑞典生物學家、進化遺傳學權威。(AP)

遺傳線索

智人是曾經多樣化的人類種群和類人猿群中唯一倖存下來的物種,統稱為人類。科學家藉由考古與遺傳學研究,探究人類如何演化成現在的樣子,並發現史前人族並不是只有我們,還至少包含已絕種的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s)、丹尼索瓦人(Denisovans)、羅得西亞人(Homo rhodesiensis)等。

尼安德塔人頭部比現代人更大,生存的年代距今約4萬到43萬年前,主要分布在歐洲至西伯利亞地區。此前考古研究表明,尼安德塔人的文化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複雜得多,他們有食肉習慣,會舉行墓葬,懂得使用石器及火,製作精美的工具和裝飾品,是舊石器時代的高級掠食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