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1126投票日腳步的接近,除了北市選戰三腳督外,新竹市難得在民進黨林智堅前市長涉足桃園參選以降,乃至民眾黨高虹安候選人殺出兩大黨包夾重圍的選戰攻訐,成為年底選舉的全國輿論聚焦。然而,在近日一連串民眾黨高虹安青澀選戰反應下,導致泛藍棄保效應消散;加以國民黨提名的林耕仁終於施展有效選戰策略、打出像樣節奏後,新竹市選戰又增添詭譎。新竹市泛藍支持者,更直接聚焦地,敝人本文欲訴求那些棄保下猶豫的國民黨支持者,應回想民進黨此前北市選舉的不遠殷鑑。
新竹市,一直給國人科技、年輕印象;身為台灣經濟領頭羊的科技業重鎮,中美惡鬥下更被突顯其在台灣,甚至民主世界陣線經濟產業鏈中,的軍事安全地位,然而,以行政區論衡,一直以來雖然作為過去重要的省轄市之一,選戰並非如此受到關注,但本月底即將舉行的地方選舉中新竹市很意外成為首都台北市以外的舉國焦點。這兩個城市的特色是傳統國、民兩黨外的第三大黨民眾黨成為具統計意義選戰變數,隱約可見第三勢力2024選戰的野望。
國民黨新竹市長提名的林耕仁身為六屆議員,地方實力不可小覷,可以說在三黨候選人中地方組織「陸軍」方面取得先機,甚至一度在一系列「喧鬧事件」(林智堅論文爭議與高虹安捲入的連串爭議)前的主要民調上都領先。然而,也因其傳統與地方的形象包袱與選舉慣性,林耕仁在選戰過程中越打越「無力」,反而是背景更符合新竹市「人設」、初出茅廬即口才便給的民眾黨高虹安逐漸「磁吸」,嗆辣言詞能力更正中泛藍或游移國民黨支持者下懷,在反綠反民進黨情結中其聲勢水漲船高。近日,「大仁哥」終於「斬斷桌腳」、「破釜沈舟」,意識到全國焦點中新竹市選戰早「亂成一鍋粥」,因此選戰最終激化前「垃圾時間」裡轉而「硬起來」,訴求仍猶豫的原有支持者,也才可能掙脫「被棄」之泥淖。
在這個「棄保迷霧」部份消散的當下,被迷霧弄得暈頭轉向的泛藍,特別是國民黨支持者,敝人剴切請回想一下:當初2014年台北市長選戰中民進黨緣何同意不推黨內第一階段初選出線的姚文治?又緣何在2018年最終決定推自家候選人?這中間轉折透露哪些訊息,值得玩味。
2014年底地方選戰前,民進黨可謂聲勢如虹。在2013年馬王所謂「九月政爭」後,時任馬英九總統民調一度慘跌到9.2%;2014年震天響徹的318太陽花學運,巧妙得益於九月政爭後國民黨同黨中行政與立法間的矛盾,讓國民黨形象再度重創。在反中、反執政國民黨瀰漫脈絡中,民進黨或仍忌憚國民黨在台北市傳統「支持版塊」的雄厚;另一方面,當時無黨籍「政治素人」柯文哲可是「濃濃一抹墨綠」,考量既有版塊弱勢若又派人瓜分選票,在台北市要扳倒國民黨可謂難上加難,故而借鏡國外都會區「在野大聯盟」勝選經驗,時甫當選黨主席的蔡英文,只得協調讓柯文哲出征,又做到「給糧、給人、給班底」來對付當時「共同敵人」國民黨。當年民進黨難得在地方選舉中大勝,國民黨嚐到被碾壓的滑鐵盧慘敗,厚積2016總統大選勝選有利基礎,但是民進黨在台北市無法獲益於國民黨長期執政後的鐘擺效應,也留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