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日益黯淡的全球減碳,COP27能挽回什麼?

2022-11-12 07:20

? 人氣

中國與印度,會接受歐美「規勸」,為減碳減煤而犧牲經濟嗎?答案不問自明;更何況,歐美現在有什麼立場要求─畢竟,歐美全部在增加用煤、化石燃料。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其實,歐美國家的這種「習性」早已出現過─加拿大曾是京都議定書的簽約國與熱衷支持者,承諾減碳6%;但之後由於其國內油砂產量大增、能源市場劇變,排放量大增,最後加國乾脆就退出京都議定書;而且,除了環保人士駡一駡外,不必承擔任何責任與懲罰。

全球減碳確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目標,因為「不符人性」;氣候變遷屬於全球性的外部性,而且有力又見效的氣候政策,其利益分散(全球80億人都受惠)、但成本集中(被迫減碳多的國家、企業承擔),加上許多利益只能在「遙遠的未來」實現,因此推動與落實更難;正常的人(與國家)都會存搭便車心態─最好你們努力減碳、經濟減速,我則不減碳,最後同時享有減碳之利與經濟成長。

再者,減碳目標是要把升溫限制在攝氏2度、最好是1.5度之下,而鑑於發電是排碳的主要來源,因此用綠電(或稱為清潔能源、再生能源等)來取代化石燃料(即火力發電),一直是重中之重。但取代化石燃料,說來容易作來難且成本高昂。

即使富有如美國,根據美國聯邦能源資訊管理局的預測,2018年化石燃料占發電的61%,預計2050年降到55%,就算是最樂觀的估計,也只能降到41%;而以目前的技術與成本,要成功轉型為淨零碳電力,發電成本要提高200-400%。

這次COP27的重點是要討論「氣候融資(賠償)」,因為到目前為止,全球減碳最「奇特」之處在:政策的成本與代價,很可能多數是由全球最窮的民眾與國家承擔,因為減碳的重點在「限制取得廉價能源」。這會把議題再次導向「南北之爭」,而歐美富裕國家在展現其現實又利己的嘴臉後,更難有說服力,COP27如無突破與共識,減碳之夢恐怕是日益遙遠矣。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