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改組聲起,除開早前已經公布的若干次長人事,「傳聞中」的異動至少還包括內政部、法務部、教育部等部會,幅度即使不大亦不可謂小,儘管布局未定,卻已經凸顯賴清德內閣捉襟見肘,缺乏人才的危機,更迭中的「新人」,不是賴揆昔日南市府舊屬(多為副手或二級機關首長),就是民進黨為選舉應急或派系思維的安排,大風只在民進黨的黨公職裡輪流吹。
這樣的人事佈局到底好不好?見仁見智,畢竟政務官本來為「政策」負責,政策難免涉及政黨立場,但若政務官成了政黨選舉輸贏的衝鋒官,思考「國家政策」時繞著政黨選舉利害兜圈子,最終「國家政策」只能成為「選戰策略」,使「政策」不為全民服務,未必有利於選情,更非國家之福。
陳芳明:立委轉任教育部長,會留下歷史紀錄
在這一波內閣異動「傳聞」中,最引發「震撼」或「驚悚」(網友言)的莫過於教育部長人選落在立委管碧玲身上,畢竟這個職務自「拔管」(拒不發聘台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不成,犧牲兩員部長之後,懸缺迄今逾月,從政壇至杏壇都等著看,賴揆創造了這個空前紀錄要如何收場?
姑不論網友的譏評「拔管不成變插管」、「管不了校長管部長」、「校長部長雙管齊下(台)」,有兩個批評特別值得重視,一是全教產的評語:「找不到學者願意當教育部長,只好找立委選區可能被併掉的政治人物來當,政治人物回收再利用,高教要崩盤了!」二是民進黨前文宣部主任,政大教授陳芳明的註腳:「立委改任教育部長,將會在歷史留下紀錄。如果這個消息變成事實,正好凸顯蔡政府嚴重缺乏人才。」陳芳明直言管碧玲並不熟悉台灣的教育生態環境,「這項任命將是賴內閣的危機,更是蔡政府的挑戰。」
二者反應的是同一件事:教育部長豈能從民進黨自家籃子裡挑人?果若如此,只有兩個原因,民進黨真找不到人,或者果真沒有學者願意受命!不論何者,對堂堂執政黨都是危機。陳芳明特別點明立委改任教育部長,「會留下歷史紀錄」,自有其道理,過去立委可以比敘轉任律師,這是威權時代的笑話,如今蔡政府立委轉任教育部長,很可能創造另一則笑話。
教育修法有功,豈是管碧玲一人之功?
更特別的是,這項人事尚未經正式發布,坦言人事任命「看機緣」的管碧玲玲以一千二百字臉書文,回應陳芳明的一百五十字短評。
台灣不是內閣制國家,但立委或曾任立委者轉任部會首長,不是沒有前例,唯看中的是其專業而非立委資歷,陳芳明為什麼對立委轉任教育部長如此介意?原因很簡單,教育沒有顏色,教育不能分政黨!教育部長面對的是現在與未來的全國知識份子,部長未必需要是博學鴻儒,却必須能與舉國博學鴻儒侃侃而談,禮賢下士,扁政府八年四位部長,都是如此延攬而來,學問最高爭議最大的杜正勝(院士)當年入閣時,並不是顯山露水的鐵桿台獨,他的爭議正因為就任後的意識形態鮮明;蔡政府兩年兩任部長,第一位基層教育出身,扛不起博學鴻儒的大擔子,最後栽在台大校長案,並不冤枉;第二位學問夠大,也是院士,問題和杜正勝並無二致,意識形態遠遠超過他對「教育」的熱情,遑論還有利益衝突的爭議,結果四十九天就請辭,請辭後還遭彈劾,堪稱壯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