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政治大學日文系教授傅琪貽所寫的《靖國神社與臺灣高砂義勇隊》文中(註二)所載…「據一般說法,高砂義勇隊共出動7次或8次,總人數有4,000人或6,000人到12,000人等不同的說法,但這只能說是推測的數字而已。因為其中還有未到達目的地之前,就在航海途中遭美軍轟炸,整個船隊沉沒而溺斃者也不在少數。然這些數字顯示,特別是對安排人數稀少的原住民做日本的活箭靶,護國盾牌,消耗大量年輕男丁的作法,是多麼殘酷,近乎滅族的行為。」
而中華民國文化部所編撰的《臺灣大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of Taiwan》中的記載是:「1942~1943年間,以原住民組成的志願兵,約6~7個梯次,分批前往菲律賓呂宋島、新幾內亞島等地作戰,總人數約4,000人,第一批「高砂挺身報國隊」以軍屬身分編組,在1942年3月出征,前往菲律賓巴丹(半)島(不是菲律賓北部的巴丹島),協助日軍擊退美軍,聲名大噪,被正式命名為高砂義勇隊……其後各批義勇隊大多葬身戰場,生還者寥寥無幾。
民國88年3月《臺灣光華雜誌(Taiwan Panorama)》所載專文《被淹沒的島嶼戰史:高砂義勇隊》,文中專訪了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黃智慧(時任):「……有關高砂義勇隊的資料至今仍有許多謎團待解,據她所知,目前在日本坊間所找到的高砂義勇隊著作不超過十本,以倖存者(高砂義勇隊員及其長官)的口述證言為主要內容,尚未有系統性論述,對高砂義勇隊的中文研究,除了一些零星口述之外,這段史實較之於日文著述,更是受到漠視。
根據這些倖存者的口述及其他相關文獻大致拼湊出的「高砂義勇隊」圖像是:二次大戰末期,臺灣總督府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太平洋戰火愈趨熾烈時,總共徵調八回臺灣原住民參戰。出征時間從1942年3月到1945年。
除了第一回主戰場在菲律賓,其他六回主戰場分布在西南太平洋的幾個海域,包括英屬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拉包爾群島、摩羅泰群島等。第八回的戰爭經歷則尚未定論,有倖存者說全員未及派上戰場,留臺復員。也有人說船曾開至婆羅州群島。除了八回義勇隊之外,另外還有陸軍及海軍特別志願兵。
……總計八回高砂義勇隊員以及數次徵募的特別志願兵種,保守估計應有7、8,000餘人,其中大多數戰歿……」
有關高砂義勇隊的戰歿及生還人數,以及至今究竟有多少人尚活在世上,不僅有不同說法,也還有種種猜測。黃智慧認為,這最基本的史實整理工作,亟待相關單位加以調查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