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7日,臺中一對夫婦推著嬰兒車一家三口走在斑馬線上,本該是一個平凡的夜晚,霎那間一輛豐原客運的公車左轉後迎面疾駛而來,絲毫沒有減速地撞上這家人並將嬰兒車撞碎,強大的撞擊力道使得媽媽與男嬰當場失去生命跡象,使得一個完好的家庭瞬間破滅,僅有丈夫一人倖存。
這樣的故事,一年會在臺灣上演超過3,000次,平均每天有將近9個人出了門後就再也回不到親愛的家人身邊,而這場無聲無息的交通戰爭每年帶走的人數並沒有向下反轉的趨勢,甚至有持續上升的跡象。
但令人更為恐懼的是只要踏在臺灣的土地上,所有人都將被迫加入這場戰爭,不論貧富貴賤沒有人能從這場戰役中取得免役資格。以2021年為例,因為三級警戒使得臺灣交通死傷出現近五年來首次下滑的趨勢,但仍有2,962人喪命,近48萬人受傷。從這個驚人的數據來看,要將臺灣交通環境譬喻成戰場一點也不為過。
面對如此驚人的死傷,臺灣的交通部會並非沒有提出相關對策,現在每年會有一個月舉行交通安全月,每月也會召開交通安全會報,以及定期召集各縣市舉辦道安會報。然而檢討內容不外乎是將交通死傷因素推給「機、老、酒」這三項,分別是機車、老年人和酒駕。但可曾想過當前的改善或執法措施都已針對交通部提及的三大要素,為何臺灣的交通死傷仍持續上升?即使已經訂定每年9月為交通安全月,但已連三年的9月死亡數都比8月還要來得高。
由此可見,臺灣的交通問題其實一直以來都未從根源解決。以稍早提及的臺中公車撞死母子一案為例,交通部長王國材表示「公車駕駛沒有減速用力去看要付很大的責任。」然而交通部身為主管機關就沒有任何責任嗎?舉凡提倡許久的行穿線上方照明加強、左轉專用道劃設、行人庇護島建置、左轉專用號誌降低行人車輛衝突機會…等人本交通的保護措施,在2023年的臺灣,要看到以上對於先進國家來說習以為常的建設仍然是種奢侈的象徵。
臺灣交通的問題解決之道其實一直都沒那麼複雜,只是過去在錯誤的地方投入過多的心力,並忽略許多真正急需改善的建設。舉凡臺灣交通事故未依規定讓車、不遵守號誌和標誌管制、轉彎不當…等三項佔比便高達3成之多,但從工程規劃、罰鍰收入、執法程度、文宣比重…等面向來看,投入在改善以上駕駛行為的心力是少之又少。取而代之的是近乎全世界最高密度的測速照相以及法規仍未跟上時代的問題,包括長年錯誤教導民眾靠右騎車所衍伸的事故、車道過寬導致同車道超車造成的危害、執法不縝密使得不讓行人情形嚴重的景象,致使臺灣交通長期處在充滿危害的環境裡,而缺乏完善的教育體制讓臺灣的馬路毫無秩序可言,拉鍊式匯入教育的缺乏、停慢不分、切西瓜式的轉彎…等危險行徑才是造成事故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