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風險管理顧問集團「韋萊韜悅」及英國顧問公司「牛津分析」1月發布的最新研究指出,世界各國正劃分為2個集團,一個由西方領導,另一個由中國領導。美國期刊《外交政策》指出,全球劃分為互相競爭的集團讓跨國企業付出高昂代價,跨國企業不能再忽視地緣政治。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指出,從冷戰結束以來,跨國企業能在全球展開業務,無需擔心大地緣政治。然而,現在跨國公司必須適應新的世界,這種發展對企業有巨大影響,而「企業中立」不再是制勝戰略。
跨國企業出走
《外交政策》指出,跨國公司早已開始對於依賴中國製造及銷售感到不安,全球保險經紀商韋萊韜悅(WTW)去年的政治風險報告指出,表示擔心亞太地區(其實是中國)政治風險的跨國公司管理階層與表示不擔心的比例目前接近20比1,而不到2年前是2比1。
去年夏天,中國歐盟商會(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一項調查發現,23%的歐洲企業正計畫將業務遷出中國,該商會副主席許倍帝(Bettina Schoen-Behanzin)表示:「目前中國唯一可以預測的東西就是它的不可預測性,這對商業環境來說有害。」
跨國公司正透過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因應日益增加的風險,友岸外包是將一部分的製造、供應鏈、銷售轉移到更友善國家的過程。目前為止,大多數採取友岸外包的跨國公司並未完全撤出中國,但它們已經意識到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的危險。過去3年,中國動蕩的國內政治及政策變化讓跨國公司重新慎重思考中國的穩定。
從西方企業的角度來看,在這個新的衝突時代之前,世界看起來大不相同,因為當時銷售機會及製造機會勝過其他考慮的因素。如今,那些在中國的跨國公司早已意識到其命運取決於中國政府的一時興起。西方公司自己的政府大多不是問題,但在地緣政治敵對時期與專制國家打交道是問題。
長期以來,許多西方國家不僅與中國及俄羅斯有著牢固的貿易關係,與新興東方集團的其他國家也有牢固的貿易關係。現在,在這些國家的跨國公司必須密切關注所在國家的傾向,確保不會遇到出於地緣政治的麻煩。
《外交政策》指出,中國率先將懲罰外國公司作為地緣政治戰略,中國透過懲罰這些國家的公司、特定產業或整個民營部門來報復瑞典、立陶宛、澳洲,如果這些外國公司決定在中國做生意,那麼現在它們將面臨極大的風險。
世界逐漸分裂為2個集團
《外交政策》指出,中國越來越將西方視為敵人,在中國做生意的聲譽成本及政治成本越來越高。韋萊韜悅及牛津分析本月發表的報告評估通常包含在政治風險報告的61個國家及地區,這些國家在廣泛的西方政治安全之外(包括日本及南韓等),但其市場足夠重要,跨國公司都想在這些國家展開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