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納粹大屠殺道歉的德國,如今仍有反猶太風潮!猶太人青少年大使努力解開種族歧視死結

2018-07-31 11:35

? 人氣

史岱雅特(右)和舒爾曼(左)和高中學生分享猶太習俗。(美聯社)

史岱雅特(右)和舒爾曼(左)和高中學生分享猶太習俗。(美聯社)

提到德國伴手禮,許多人會想起小熊軟糖,不過並非所有人都知道小熊軟糖是葷的。這項零食的原料「吉利丁」是從牛、豬、魚提煉出的動物性膠質,不僅素食者無法食用,伊斯蘭教徒和猶太教徒也受限於教規中的食物規範而無福享用。為此,小熊軟糖工廠也出產「halal」(清真)小熊軟糖和「kosher」(符合猶太教飲食戒律的)小熊軟糖,以魚提煉的吉利丁製作符合教規的零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不過在今天的德國,相對於伊斯蘭教的halal,除了虔誠的猶太教徒,很少人知道kosher的意涵,許多德國人甚至從沒見過猶太人,進而對猶太人形成許多誤解與偏見。相關單位懼怕反猶太歧視加劇、或甚造成大規模迫害,決定從中學出發,讓猶太背景的青少年擔任「親善大使」,讓其他學生對猶太人有更多了解。

二戰以來,德國的猶太人,多以大屠殺的倖存者作為社群的代表人物,由他們向年輕一輩的德國人訴說其父母的罪行。隨著倖存者凋零,對更年輕的德國人來說,猶太人是受納粹迫害而死去的600萬人,他們沒有鮮活的面孔,只有迷思與歧視堆砌而成的形象。

《美聯社》(AP)報導,2017年,德國猶太人中央委員會(The Central Council of Jews in Germany)推動同儕教育的推廣計畫,由青少年志願者藉由平易近人的話題,向同齡人介紹猶太教規和習俗,也學習應對可能出現的反猶太言論。新世代的猶太人不談種族屠殺的悲劇,轉而聚焦發生在他們眼前、學校裡或街道上的反猶太現象。這項推廣計畫,和參與其中的90名猶太青少年被稱作「likratinos」,字源是希伯來語「likrat」,意為「向彼此移動」。

藉由同儕教育消除猶太人刻板印象與偏見的計畫廣受好評。(美聯社)
藉由同儕教育消除猶太人刻板印象與偏見的計畫廣受好評。(美聯社)

史岱雅特(Sophie Steiert)和舒爾曼(Laura Schulmann)是兩名「likratinos」,他們在柏林南方100公里處的城鎮盧考(Luckau)的波恩史代特文理高中(Bohnstedt-Gymnasium high school)進行交流與推廣,發現許多人對猶太人有著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

有學生表示曾看過一襲黑衣、戴黑帽、長著編落(payot,猶太男子因禁剃鬢髮律法所蓄的長鬢毛)的猶太人,蘇爾曼則解釋那些是非常虔誠的正統派猶太教徒,其他猶太人的穿著和一般人沒有區別。她接著解釋其他虔誠猶太教徒的禁忌,並舉了貼近日常的例子,比如在週五日落至週六黃昏的安息日(Shabbat)期間,是禁止使用手機的,不過她自己不遵守這項規定。

德國猶太人中央委員會主席舒斯特(Josef Schuster)表示「likratinos」是成功的一步,因為志工和參訪學校的學生,可以跨越種族與宗教的隔閡產生共鳴。「舉例來說,坊間傳言所有猶太人都有長鼻子。但當學生見到猶太志工時,他們就了解彼此沒有差異,他們聽同樣的音樂,也穿同樣的衣服。」「likratinos」計畫唯一的問題是,要求志工參訪的學校數目太多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俞妗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