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井噴」的共享單車大潮影響,這幾年,台資品牌普遍受傷不輕。風水輪流轉,當中國大陸共享單車業大洗牌,台商們是否也將度過這個考驗?
瑞銀台灣證券非科技產業分析師陳玟瑾,對此抱持正面態度,她認為,大陸沿海的主要城市,消費者的共享單車APP下載率應該已經見頂,要進一步擴大三、四線城市的共享單車密度,需要相當程度資金支持才能作到,觀察目前業者的動作,似乎不打算急於擴大戰線,因此對台灣自行車品牌來說,日後不至於再出現先前般「毀滅性破壞」。
大陸需求蒸發 台商受創慘重
三年來的共享單車大戰,對台商造成多大衝擊?以捷安特品牌馳名的龍頭業者巨大,盡管對中國市場仍具信心,但也在今年年報中提到:「中國市場仍受制於共享單車影響,通勤車種需求大減,總產能下降,致使每台單位成本上升,以利潤角度愈加不利...」另一方面,美利達在年報中的說法則是:「在中國因傳統市場受共享自行車衝擊,產銷仍處於谷底盤旋之景況...」
數字會說話,巨大的稅後淨利率,從2014年第1季的7.51%高點(當時摩拜尚未成立),下滑至去(2017)年第4季的1.21%,減幅令人震撼,到今年第1季,淨利率仍只有1.67%,幾乎來到虧損邊緣;另一家大廠美利達去年第4季更罕見小幅虧損,今年第1季淨利率也只有0.36%。獲利顯著衰退,自然衝擊股價,巨大股價從2015年高點迄今,計入配息仍重挫56%,美利達也大跌39%之多。
除了中國,台商還要著手因應下一個考驗:歐盟。
當中美貿易戰打得不可開交,另一邊,與美方初步達成貿易共識的歐盟,竟也悄悄將矛頭對準中國。7月19日,中央社報導歐盟官方已決定,對出口自中國的電動自行車額外課徵稅率由21.8%至83.6%不等的反傾銷稅,以遏制廉價品繼續搶市;其中,知名品牌、台商巨大集團的捷安特車款也受波及,相關稅額將被加徵27.5%。由於台商在全球自行車業份量吃重,歐盟此舉是否衝擊台商業績,受到市場關注。
相比一般自行車 毛利率高逾倍
美利達代理發言人王隆進解釋,歐盟對中國出口電動自行車調查已持續半年,雖然結果是加徵高額稅金,但公司電動自行車均由台灣出口,因此不受影響;至於美國對中國祭出的第二波懲罰性關稅,電動自行車整車產品也被加稅25%,但因美利達並未從中國製造、出口電動自行車,所以也不會構成衝擊。
巨大發言人李書耕則坦言,公司的大陸產能確實將受到歐盟條款影響,不過銷往歐洲的電動自行車主要由台灣廠生產,未來集團除了現有荷蘭廠,東歐的匈牙利新廠明年也將加入量產,未來可望就近供應市場,解決相關稅務影響。
為什麼電動自行車對台灣廠商如此重要?「毛利率比一般自行車高一倍以上」,李書耕指出,當越來越多法國、德國消費者選擇以電動自行車通勤,加上人口邁向高齡化,相關需求於是快速成長;此外,捷安特在歐洲銷售的電動自行車營收金額,甚至已超越一般自行車。
財政部統計則顯示,近年來電動自行車外銷量、單價雙雙直線上升,單單今(2018)年1至5月,出口金額已達1.54億美元,去年全年也達2.47億美元、相當於一般自行車出口金額28%,比2012年時僅占一般自行車外銷的0.7%大幅成長。而且每輛電動自行車外銷單價平均達1,394美元,較一般自行車的591美元,整整高出136%。接下來,自行車業龍頭將繳出何種成績單,即將出爐的半年報,市場正睜大眼睛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