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大屠殺倖存者暨諾貝爾獎得主維瑟爾的故宅4日遭到破壞,被畫上反猶太主義的塗鴉。羅馬尼亞當地警方開始調查這起事件。大屠殺研究機構譴責破壞行為,並呼籲有關單位對抗反猶太主義。
《美聯社》(AP)報導。埃利.維瑟爾(Elie Wiesel)的出生地錫蓋圖馬爾馬切伊(Sighetu Marmației)位於羅馬尼亞西北部,因具有歷史價值而受到保護。日前發現這座屋子被反猶太主義人士以亮粉紅顏料塗鴉破壞,其中一部份塗鴉寫著維瑟爾「和希特勒一起下地獄」。
羅馬尼亞的監控與對抗反猶太主義組織(Monitoring and Fighting Anti-Semitism)稱這起事件是對維瑟爾遭遇的嚴重破壞,同時破壞了大屠殺受害者的記憶與倖存者的靈魂。羅馬尼亞大屠殺研究機構(Elie Wiesel 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udying the Holocaust in Romania)表示,羅馬尼亞總統和政府曾保證會對抗羅馬尼亞境內的反猶太主義與那些對參與大屠殺的否認,該機構呼籲有關單位應徹查這起破壞事件。
羅馬尼亞的大屠殺責任 2年送17.5萬人進集中營
一些羅馬尼亞人拒絕承認二戰納粹大屠殺期間,羅馬尼亞曾助紂為虐。1940年,親納粹的羅馬尼亞強人安東內斯庫(Marshal Ion Antonescu)上台,同年加入軸心國。1942至1944年間,羅馬尼亞總共將15萬猶太人和2.5萬羅姆人(Roma)送到納粹集中營。現今羅馬尼亞的猶太人族群非常小,全國1900萬人口中,只有約6千名猶太人。
1928年9月30日,維瑟爾出生;1944年5月,維瑟爾一家和其他1萬4千名猶太人被送往納粹德國在波蘭建立的奧斯威辛集中營(Auschwitz concentration camp),戰爭末期,他和父親又被送到德國布亨瓦德集中營(Buchenwald camp);維瑟爾的母親與妹妹在死於毒氣室,父親則不堪虐待,虛弱過世,一家人只有維瑟爾和2個姊姊倖存。
戰後,維瑟爾在法國完成大學學業,曾擔任猶太報記者。1956年出版的《夜:納粹集中營回憶錄》(Night)以平靜的筆觸描繪納粹集中營泯滅人性的殘虐行為,獲得廣大迴響,該書和《安妮日記》(Anne Frank: 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一樣,成為納粹與集中營研究的重要著作。維瑟爾於1986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Nobel Peace Prize)。2016年,維瑟爾在美國紐約家中逝世,享壽8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