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數學好沒用,因為經濟學爛!

2018-08-08 06:20

? 人氣

但蔡政府卻是運氣奇佳,上任2個月後台灣出口就結束衰退轉正,而且出現連續多月的兩位數成長。上任2個月能讓出口出現這種奇蹟式的反轉,顯然不是政府作了什麼正確、偉大的政策發生效果,其實只有一個因素:全球經濟反轉上揚。這波的全球景氣,被IMF(國際貨幣基金)、世銀(世界銀行)及《經濟學人》等稱為近10年最佳的經濟景氣與表現,也是首次各大經濟體一起實現強勁的增長。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也正是台灣經濟能轉正成長的主因─如果連美國如此先進、龐大的經濟體,都能出現單季超過4%的經濟成長率,台灣的3%實在難說嘴。但也因此蔡政府要以此證明民進黨經濟政策搞得多好,顯然說服力是有問題。

失業率下降的真實原因

此外,蔡政府以失業率降到17年來最低為傲,並以此印證經濟表現非常好。不過,深入再看則未來如此。失業率要降低,概括而言就是要新創造的就業機會比市場增加的勞動力高,如果在「其它因素不變情況下」,失業率下降是十足可顯示經濟繁榮。

不過,這種觀察未必適合台灣現在的勞動市場:因為少子化發威。台灣從前年開始,勞動力(15-64歲人口)開始減少,每年進入就業市場的人數較過去減少。與此同時,戰後嬰兒潮的工作者進入退休高峰,這點其實從公營事業大規模召募人才,動輒上千人:但不是業務擴增、而是補充退休人力即可看出─例如中華電信今年退休800多人,明年起連續4年,每年都有超過千人退休;而經濟部下的水電油糖等事業也從去年進入退休高峰,未來幾年退休人數估在1.6-2萬人。

也因此,以受雇員工數代表就業崗位的話,過去每年成長幅度在2.5-3%左右,但去年成長不到1%;今年上半年,平均就業人數增加是近8年多的最低,但失業率卻還是下降。如果再考慮尚缺乏詳實數據、但確實增加中的「海外就業人數」,現階段台灣失業率的下降,已不再能作為經濟繁榮的表徵,未來即使經濟維持「平庸」狀態,失業率還是有望下降。

未來風險有多大?

只懂數學沒用,也要懂經濟,就好像馬政府曾創下李扁兩朝難以企及的10.63%成長,但稍微知經濟者無人歸功於馬政府好棒棒,因為那就是海嘯後的V型大反彈帶動。

蔡政府經濟政策中所謂的「轉型」,不論是產業轉型或能源轉型,其實問題不少;一來動用過多政府資金,原來應該有的專業與市場機制消失;二來政策方向有問題,是否真能產生如蔡政府所說的效益大有疑慮。簡單講就是蔡政府用政府(含公營事業)的錢去支撐經濟,但民間投資則仍低迷,這從GDP統計中,民間投資仍衰退可看出。因此,現階段總統對經濟數據的看法與自我感覺良好,是來自對經濟的無知、對風險的忽略,因此大有問題,最後風險更擺在未來,由全民買單。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