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添博專文:尋找第四位總理—李光耀之後,行動黨還能生存嗎?

2023-02-27 07:00

? 人氣

新加坡為開國總理李光耀舉行國葬,現任總理李顯龍為父親送行。(資料照,美聯社)

新加坡為開國總理李光耀舉行國葬,現任總理李顯龍為父親送行。(資料照,美聯社)

在這世上,哪裡還可以找到這樣的一個領導層交替制度?候選人是從數據庫中發掘、受邀請參加茶會、被國內最有權勢者殷勤地拉攏,再經過嚴格的心理測試,勉強地加入政治,再被精心栽培成部長。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多數民主國家,人們的驅動力是來自抱負、理想和感覺社會不公而加入政治。他們通常從基層做起,慢慢向上爬升,並從得來不易的選舉勝利中贏得支持,進而建立本身的權力基礎,再問鼎高級領導職位。

看看二〇〇七年和二〇〇八年之間,美國的奧巴馬、澳大利亞的陸克文,韓國的李明博和台灣的馬英九是如何地經過馬拉松式的競選過程,才千辛萬苦贏得大選。他們從叫人精疲力竭的黨選舉和選戰中學習政治技巧、磨煉領導才能。他們在競選過程中還得利用龐大的資源、消耗無比的能量,並應對來自強大對手和肆無忌憚的媒體。反之,正如批評者所不忘指出的,一些新加坡部長因選區沒有對手而不戰而勝,從未經過選戰的洗禮。

在長堤彼岸,巫統的政治人物得集結基層支持,抵擋包括來自黨內的強大反對力量,一路拼搏上位。到他們有機會代表黨競選時,他們已在支部選舉中經過一輪選舉戰火的洗禮。前人民行動黨議員張有福苦笑說:「馬來西亞的同行都是老練的政治人物。所以當我們見面時,他們會說,你們不是政治人物,而是技術官僚。在某種程度上, 情況確實是如此。我們的許多部長和議員都是被空降到支部的技術官僚。」

公共政策學者梁文松同意,人們被說服進入政界並培養成為部長的領導制度是獨一無二的。他說,在政黨政治非常濃烈的國家,第一個機會總會是讓給忠誠黨員,而不是外人。

在政治學講師何啟良看來,行動黨規劃領導層更新,保障了政治穩定和連續性。他說,這避免公開競爭並減少派系的鬥爭,因為候選人是獲得了中央執行委員會和幹部的認可和支持的。

著名學者馬凱碩曾評論說,人民行動黨不斷招攬年輕人,以避免同樣的人一直當權的做法是非常罕見的。他能想到的最接近這一制度的例子是中國共產黨,它也在全國選拔並栽培最優秀人才。「就某些方面而言,它甚至比人民行動黨更無情,因為它的制度有個非常嚴格的年齡限制。」 

不過,儘管論者肯定人民行動黨式的領導層更新模式有其長處及優點,他們也不禁想弄明白,這樣一個透過引進才智出眾的技術官僚和受政府重點栽培的獎學金得主,使他們成為政治領導人的制度,是否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缺陷。

他們不約而同指出,這些空降成為領導人的政治人物從不須要經過激烈的選舉爭鬥就能身居要職,從未經歷政治生活的考驗和磨難, 也從來不用經受徹夜難眠,擔心隨心所欲的媒體會去挖掘他們過往的折騰。他們從來無需面對民眾因不滿他們的政策而上街遊行抗議,也從未需要面對懷有敵意的反對黨對他們虎視眈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