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煌雄專文:黃信介—戰後台灣民主運動第一領導者

2018-08-18 05:50

? 人氣

黃信介1928年8月20日誕生,1999年11月30日病逝,享年71歲又3個月。父黃火炎老先生,母連好女士,胼手胝足,白手成家。1954年與張月卿女士結婚,育有二男三女。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北市大龍峒,古稱四十四崁,昔時立有兩塊石碑,一為「十步一秀」,一為「百步一舉」,意謂這是秀才舉人輩出之地,黃信介從小便在這樣的環境長大。自現今大龍國小前身大龍峒公學校畢業後,黃信介十三歲便獨自一人到日本上野中學半工半讀,渡過少年冒險的求知生涯。

黃信介曾自述,他出生在一個父親「買了三十幾甲的田,也算很有錢」的家庭,從小影響他最大的為母親,母親會教他念書,並講故事給他聽。母親的哥哥連溫卿,係日治時代台灣文化協會及新文協重要領導者之一,在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奮鬥過程上,曾多次被捕入獄,難怪黃信介後來因美麗島事件被捕入獄,母親會平淡的說:「這是很平常的事,你阿舅(連溫卿)也被日本政府關過」。

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為黨外人士,包括施明德、林義雄、黃信介、許信良、呂秀蓮、陳菊、張俊宏、姚嘉文爭取民主和自由,卻涉嫌叛亂罪遭起訴,最後由李登輝總統就職後特赦。(取自維基百科).jpg
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為黨外人士,包括施明德、林義雄、黃信介、許信良、呂秀蓮、陳菊、張俊宏、姚嘉文爭取民主和自由,卻涉嫌叛亂罪遭起訴,最後由李登輝總統就職後特赦。(取自維基百科)

黨外人生

從大歷史背景來看,黃信介是百年台灣三代台灣人之中,介於台灣悲愴年代與爭取民主年代之間的代表性人物。他屬於台灣悲愴年代後期的人,卻是爭取民主年代早期的人,這種時代背景,註定黃信介從青年步入中年,就背負著悲愴年代投影而走上黨外人生之路。

在1960年代以前,包括自由中國籌組政黨過程上,像郭國基、李萬居、吳三連、郭雨新、李源棧、許世賢等省議會的五龍一鳳,在口頭上或開會時,常自稱是無黨無派或無黨陣營;但進入1970年代,黨外人士一詞已代替無黨無派的說法,逐漸成為反對國民黨人士的通關用語。黨外在萌芽之初與發展過程上,並不專屬於哪一個人、哪一個團體,黨外的廣泛意義代表國民黨以外的異議人士,代表反對國民黨的聲音與力量。長期以來,作為戒嚴體制下的被統治者,黨外一直處於卑微地位,屬於杜斯妥也夫斯基(Fyodor Dostoevsky)所說「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一群。

1949年,黃信介在台灣報考北京大學政治系錄取,後因中國政局變化,轉而就讀現今國立台北大學前身的台灣行政專校。畢業後的二十年間,黃信介熱心政治,先後為無黨無派與黨外人士助選,並於33歲當選台北市議員,41歲當選為全國最年輕的立法委員。

以「大砲」敢言著稱的郭國基,面對悲愴年代、政治禁忌的台灣,曾喟嘆地說:「台灣人五臟欠一臟:膽臟」,黃信介與郭國基相交甚深,黃信介說:「他(郭國基)對政治很內行,也很有政治思想,可以說是我的老師」。1969年兩人同時在不同選區當選增額立法委員時,「郭國基高興地把我抱住說:『啊,我沒有看錯人,除了你之外沒有第二個人,只有你才有辦法接我的棒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