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煌雄專文:黃信介—戰後台灣民主運動第一領導者

2018-08-18 05:50

? 人氣

就任增額立委後,有一件事頗能看出黃信介的個性與膽識,當政治強人蔣經國要組閣的時候,曾親自到立法委員的家裡拜訪,「他來我家時」,黃信介說「我不甩他,故意穿一條短褲去開門」。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黨外共主

歷經二二八與白色恐怖,在戒嚴體制的動態政治下,國民黨為了「堅守民主陣容」,以「葉公好龍」的心態,在台灣統治初期,雖然先開放地方選舉,繼又開放中央民意代表選舉,但由於國民黨排他性享有全國性組織,且得以在平時合法的活動,國民黨也壟斷報紙、電台、電視,並掌握行政體系及其所屬各行各業;不僅如此,國民黨又採用金錢交易、威脅恐嚇、造謠中傷、行政干擾、買票作票等手段壓制無黨無派或黨外人士參選,以致在選舉時,在國民黨與黨外之間,即使在「民主假期」下的競爭,其情況也有如海明威形容托爾斯泰與他的小說之比一樣,是「重量級與輕量級」,甚至是重量級與羽量級。黨外在如此艱辛的選舉條件下,儘管在演講場合,從北部到中部,從中部到南部,總是人山人海,而成為台灣選舉的一大風景,但在黨外人士慷慨激昂的批判聲中,如加以細細咀嚼,便會感受到其內心深處存著台灣「歌仔戲」的感情沉澱元素,或者更深層的,有如柴可夫斯基「悲愴交響曲」那樣的「悲愴」。

1977年,台灣同時舉行五項地方公職選舉,黃信介與康寧祥組織黨外後援會,全台助選,加上中壢事件的爆發與影響,黨外第一次在省議員與縣市長選舉同時獲得兩成當選席次的成績,這是黨外空前的豐收,也為黨外提供一個歷史性發展的新契機。

當年中壢事件時群眾包圍中壢分局的歷史畫面。(張富忠攝)
當年的中壢事件改寫了台灣政治史。圖為群眾包圍中壢分局的歷史畫面。(資料照,張富忠攝)

在以現任省議員與縣市長為支撐的基礎下,1978年底中央民意代表的選舉,黃信介更出面籌組台灣黨外人士助選團,成立黨外競選總部,提出黨外人士共同政見,並負擔一切費用。這是黨外民主運動史上的一項創舉。

曾與黃信介在黨外艱困的階段,一起到全台各地為黨外人士助講的康寧祥,回顧道:「在推動台灣民主運動的歷史浪潮前,有幸和黃信介為民主運動播種,連結新舊時代政治活動家,組合散落全島的政治反對勢力,這段艱困的合作過程,將會永遠記載在台灣政治史裡,我更珍視這段共創民主歷史的機緣。」

因美麗島案,與黃信介被關在同一囚室,黃信介任民進黨主席時擔任其秘書長的張俊宏也說:「黃先生最早從一個不必改選的國會席位走出來從事街頭群眾運動的政治家。在一個高壓籠罩的時代,數十年來每一度的選舉季節,幾乎都是由他出來主持全面性的整合,激發了全面性的民主運動,六十七年(1978)的全國助選運動更達到了巔峰……選運、群運如此,在文運上,和康(寧祥)先生所主辦的台灣政論,隨後整合全國精英的美麗島政團及美麗島雜誌,當二二八事件、雷震自由中國事件後延續下來台灣的黑暗時代中……無論如何他是一位劃時代的人物。……一個可以享盡(榮華)終身不必改選的立委,無視於既得利益與安危,投身於如此壯闊的事業,其犧牲奉獻的決心與膽識皆非常人所及,這也是他令人敬愛的地方。」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