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敲鑼打鼓多時的進口蛋終於進來了,號稱10分鐘就被搶光,這些進口蛋以較平價賣出,雖是佛心但是否有助紓蛋荒則有問題,甚至反而讓蛋荒問題延續更久、難以解決。
日前進口蛋在各賣場與超市上架,雖然各賣場超市的訂價不是統一,但既然是銷售來自官方主導進口的蛋,當然不敢亂抬價,因此全部都號稱是「平價蛋」,一盒10顆價格從70-80元左右不等。相較目前市面上混亂無比又偏高的蛋價,便宜的近百元、貴的到150元,如此佛心的平價雞蛋,當然廣受歡迎,馬上就被搶購一空。
但這個佛心平價蛋帶來的結果,很可能一點都不佛心、更非平價。根據農委會對進口蛋的規劃,在3月底開賣1000萬顆之後,4月時將會有3500萬顆雞蛋進口,5月則是7000萬顆,總進口量逾1億顆,進口地區除了澳、美、日外,也有東南亞諸國、甚至巴西都在其中。
而幾乎沒有例外,進口蛋「坐飛機」來台必然增加成本,有些進口國的價格也比台灣高,所以要能在台灣上架銷售,農委會就以補貼方式拉低售價,這也是為什麼進口蛋可以成為「平價蛋」的主因。
但問題是:雞蛋的生產與供給終究是要靠國內生產,這次雞蛋出現供需落差的原因,從禽流感的衝擊、氣候的影響、到飼料等成本上漲,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產量降低。正常情況下,此時蛋價該上漲,讓蛋農、蛋商產生投資增產的誘因,只是農委會三不五時的「行政指導」,要求蛋價凍漲,破壞該有的價格機制,讓增產的誘因大減。
與此同時,為了紓緩國內蛋荒,又從國外進口蛋、而且佛心的以平價上架出售,但這種作法,只是讓蛋農更無誘因投資增產、甚至連「留下老母雞」的誘因都失去。有農委會官員說」調漲國產雞蛋價格並不會提高供給,因為供不應求才會進口雞蛋來補充」,顯然對基本的經濟學與投資誘因無知到極點,有這種思維,難怪讓台灣的「蛋蛋危機」延續數年,而且越搞越烈。
再從補貼與公平面看,農委會有對進口蛋補貼是事實,在外界指進口蛋太貴難有市場時,官方就已宣布政府會補貼差價了,未來持續進口、量越多補貼越多。所謂的補貼都是拿納稅人的錢為之,到底有什麼大道理花納稅人的錢去補貼民眾吃蛋?為什麼農委會會補貼得如此理直氣壯?
農委會說「擔心蛋價太高弱勢吃不起」,更是荒唐之極的理由,是那份調查與評估告訴農委會,蛋價再調漲3、5元,就會讓弱勢吃不起蛋了?而且即使這是真是的補貼理由,這種直接補貼蛋價的方式,也是蠢到爆的方式,因為這是花更多錢、然後讓許多「不該被補貼」者受惠獲利。
其實,蔡政府幹這種蠢事多矣,最是「血淋淋」的就是電價凍漲,讓台電2年要虧損超過5千億,換句話說,納稅人花了5千多億補貼用電戶,結果最大的受惠者是全台最強、獲利最高的企業台積電,獲得的電價補貼至少是以數百億元計。至於那些弱勢者或一般庶民得到的補貼,頂多就是以數百、數千元計罷了。
這種補貼當然是極度的不公平,蛋價補貼雖然相對金額少多了,但不公平的本質則無異。
上周雞蛋的產銷會議再次決定繼續凍漲,農委會很「客觀中立」的說尊重會議的決定;但業界都知道,背後當然就是農委會的決策,農委會的官僚與「故作客觀中立」是讓人反胃,更無助次解決問題。台北市蛋商公會理事長林天來就說,若下次會議仍決議凍漲,不排除無限期休市並拒絕報價。
在整個「蛋蛋危機」中,農委會一直用一種非專業的政治考量、甚至駝鳥心態處理事情。表面上凍漲讓蛋價穩定,但實際上零售端蛋價早已「漲到外太空」;努力從國外進口蛋說藉此紓緩蛋荒,但實質上是杯水車薪,而且凍漲加上用政府補貼去搞出平價進口蛋,反而打擊國內增產投資誘因,數量更難提高。
農委會可說是虛擲納稅人的錢去亂補貼─顯然蔡政府非常擅長與習於此作法。但這些作法都讓「蛋蛋危機」更難解決,農委會到底在想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