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外在國際因素方面,雖然歐美通膨較去年下降,但所有不利物價的因子持續存在,這些因素包括:烏俄戰爭持續對能源與食物價格不利,中美競爭、科技戰、「友岸外包」等不利成本降低的因素持續發酵,即使全球經濟眼看走緩、可望讓能源價格下降,結果油國組織來一記「聯合減產」再讓油價上漲。
也因此縱然今年大家都看衰經濟,而且不僅看衰今年而已,IMF(國際貨幣基金)總裁才警告稱,全球經濟面臨多年的緩慢成長,未來5年世界經濟將以年均3%左右的速度成長,這種中期前景是30多年來最疲弱的,但過去一般經濟走弱物價就下跌的模式,今年恐怕是「不適用」,今年內很難看到歐美通膨降到目標值2%以下,台灣的物價也難守住,往上調高已難避免。
如果物價守不住,政府該作些什麼?直覺的反應一定是政府要窮盡洪荒之力,以補貼、凍漲等方式,為庶民守住物價,因為通膨惡化,庶民受到的傷害最大。不過在經濟事務的專業上,直覺反應有時反而是嚴重錯誤,要政府如此這般的「守住物價」正是這種錯誤反應。
政府以補貼、凍漲方式要為庶民「守住物價」,但問題是:商品或服務凍漲,是所有使用與購買者都受惠,換句話說,即使政府說凍漲電價(或蛋價)讓弱勢不會無法負擔,但問題是大部份受惠者都不是弱勢者,「搭便車」者極多。最後政府是花費多而收效少,同時又引發不公平的問題。
政府真正該作的是:少管物價,就讓它上漲吧;但要照顧弱勢,就從增加給弱勢者的津貼、補貼方面著手才是正道,至於弱勢者多得到的津貼 是要用來吃蛋還是多用電,那是他的事,由其決定即可、政府少管也不必管。經過數年電價凍漲,政府當知其成本之高與錯誤之甚,只有對經濟無知、又毫無社會公平、正義與財政成本觀念的官員,才會嘴硬,繼續吹噓「台電是物價上漲消波塊」的民粹觀點。蔡政府為了這項錯誤已讓納稅人付出至少7、8千億元的代價了,未來就省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