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上將日前接受《外交事務》Podcast專訪,與主持人丹尼爾・庫爾茨-費倫以「如何避免大國戰爭」為題,暢談當今世人最關注的兩個地緣政治焦點:俄烏戰爭與台海危機。米利作為面對中俄兩大威脅的美軍最高將領,詳細說明了他對烏克蘭戰局的判斷、共軍兩棲登陸台灣的勝算,以及對中俄同盟的看法。
米利(Mark Milley)與庫爾茨-費倫(Daniel Kurtz-Phelan)兩人先從烏克蘭聊起,庫爾茨-費倫表示,美國所處的世界「已非只有一個超級強權的世界」,由於美俄關係與美中關係都日益緊張,超級強權之間的戰爭並非不可想像。對於烏克蘭戰爭,主持人提問「烏方未來幾周的攻勢將取得什麼成果,與可能進行的談判又有什麼關係」?
米利不願推測烏克蘭近期是否會有特定攻勢,不過他也證實美方與北約的歐洲夥伴在過去幾個月,確實提供烏克蘭大約9個旅的各式武器裝備,也幫忙訓練了輕步兵與遊騎兵。米利表示,在獲得北約協助的前提下,烏克蘭確實比一年前的戰力大為提高,因此無論攻守都更有餘裕。不過未來幾週烏軍將如何行動,「決定權完全在他們」。
對於中國,庫爾茨-費倫表示:「過去一年,俄羅斯與中國的關係日益緊密,我很好奇你如何看待與評估這種關係,習近平想在烏克蘭戰爭中取得什麼成就,美國對於避免此一國際格局成形又能做些什麼?」米利說,全球目前存在三個強權:美國、中國和俄羅斯,可說是一個三極世界。雖然無論以何種標準衡量,美國都是最強大的,但俄中結成戰略同盟確實不符美國利益,因此美國會盡可能確保這件事不會發生:不要在軍事上讓中俄靠在一起,確保俄中國不會形成針對美國的地緣戰略、政治與軍事聯盟。
至於台海危機與烏克蘭戰爭帶來的教訓,米利首先表示「沒有兩場戰爭是相似的,中國入侵台灣不一定會像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畢竟從地形到氣候等基本條件都不相同。烏克蘭的邊境與俄羅斯相互接壤,所以俄軍能夠在邊境集結15萬大軍,甚至在多條進攻路線上再安排10萬後續梯隊。但中國想要打台灣,就必須發動兩棲攻勢,結合傘兵與兩棲登陸艦、還有飛彈攻勢,才能設法跨越100英里的台灣海峽。而且在渡海的過程中必須面對潛艦威脅,岸上也有防禦陣地等著他們,然後在多山的島嶼上攻佔一個大約有三百五十萬人口的城市。
米利認為,中國人自己也清楚真正的戰爭與紙上談兵並不一樣,而且直到現在,中國依舊沒有針對侵台所需的規模與範圍進行訓練與演習。米利以二戰時反攻歐陸的諾曼第登陸為例,他說光是登陸的前晚,英美聯軍就空降了三個師,然後又派出12萬大軍搶灘登陸,後續還有更多部隊增援。米利說,台灣當然不是1944年的納粹德軍,但台灣的戰力也有可觀之處;至於現在解放軍恐怕還比不上當年登陸諾曼第的部隊,因為那支部隊曾轉戰北非、更在義大利與太平洋地區打過登陸戰,並由經驗老道的指揮官領導,才在諾曼第執行兩棲登陸。
米利強調,即便是這樣一隻身經百戰的部隊,美軍名將艾森豪(Dwight D. Eisenhower)在登陸諾曼第的前一晚甚至預先寫好了辭職信,準備在任務失敗時承擔責任。何況英吉利海峽僅有30英里寬,台灣海峽可是數倍於此,加上解放軍這些年沒打過實戰,更沒有兩棲登陸的經驗,即便他們要對付的不是當年的納粹德軍,但台灣的地形遠比諾曼第易守難攻,「我認為中國人清楚這件事有多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