犧牲隱私換瀏覽體驗?Cookie將退場 揭密Google新追蹤工具ID Solution

2023-06-08 08:40

? 人氣

網路廣告呈現方式將在ID Solution上路、Cookie退場後,有大幅翻轉。示意圖。(資料照,美聯社)

網路廣告呈現方式將在ID Solution上路、Cookie退場後,有大幅翻轉。示意圖。(資料照,美聯社)

瀏覽網站時,大家一定看過畫面下方或側邊跳出提示訊息,顯示該網站設有Cookie,問你是否同意被追蹤,如果不同意,你就無法瀏覽網站,只有按下同意,你才能進去網站。所以絕大多數的人還是會按下同意按鈕,心裡卻或多或少覺得怪怪的。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簡單來說,Cookie是一種追蹤網頁瀏覽行為的工具,它也能記住你的密碼,幫你省下時間;但它引發不小的隱私爭議,推出者Google也遭到批評。因此Google計畫將Cookie退場,以ID Solution取代。那麼ID Solution是什麼?對我們的隱私又有怎樣的影響?要探討這個問題,我們得先了解網路廣告的運作模式。

網路廣告前的3層運作

數位行銷、電子商務暨商務賦能新創AnyMind的媒體成長部資深經理林憶如解釋,網路廣告系統有廣告主與媒體端/App開發者兩方,中間透過DSP、SSP與Ad Exchange等角色進行串接。我們能在網頁看到廣告,代表有廣告主下廣告給你,而廣告主通常是品牌主,例如可口可樂、麥當勞等想要打廣告的廠商,他們會在各種廣告平台下廣告,並且設定受眾輪廓,例如要給怎樣性別、幾歲的人看到廣告。我們之所以能在網頁看到廣告,是因為媒體端/App開發者在網頁上挖出廣告版位,透過中間的串接系統,讓廣告主的廣告能顯現到網頁上。

AnyMind媒體成長部資深經理林憶如(圖/郭家宏)
AnyMind媒體成長部資深經理林憶如解釋,網路廣告經過層層演算法安排,才被用戶看到。(郭家宏攝)

我們看到的廣告,一方面取決於廣告主的設定,二方面取決於我們的瀏覽行為。廣告主會設定廣告受眾,但70%決定在瀏覽行為,若我們常看汽車的網站,就更容易看到汽車的廣告,因為系統會判斷,我們跟汽車的關聯度較高。

在廣告主與媒體端/App開發者兩方之間,還有DSP、Ad Exchange與SSP三者。DSP(demand side platform)主要服務廣告主,廣告主能透過DSP,選擇要投放廣告給誰,並且上傳廣告素材;而SSP(supply side platform)主要服務媒體端/App開發者,協助他們設計廣告版位,建立廣告單元。DSP與SSP兩者透過Ad Exchange串接,很像是股票的交易所,讓廣告主的廣告能與媒體端/App開發者的廣告版位媒合,讓我們看到廣告。

就利潤而言,廣告主希望廣告成效可以最大化,希望愈多人點擊連結並下單;對於媒體端/App開發者來說,他們希望可以從廣告主得到最多的廣告費用。而CPM(cost per mille,每千次曝光成本)是評估成效的指標,它指的是每千次廣告曝光的費用,如果CPM愈高,代表廣告版位的價值愈高,媒體端/App開發者可以賺更多。而CPM取決於很多因素,例如點擊率、轉換率等等,兩者數值愈高,代表廣告主更願意出高價;要讓廣告主願意出高價競標,代表受眾定位要夠精準。

喜歡這篇文章嗎?

郭家宏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