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特教評鑑要另開生面

2023-06-12 05:50

? 人氣

再者,要回溯四年資料以供評鑑,實在令現場老師心力交瘁。特教教師並非專職行政人員,每日仍有課務進行。一個用心教學的教師,會將在校寶貴時間用來備課、設計符合學生需求的課程。但是在接受評鑑任務之後,教師在備課之餘,還須準備之前年度的資料以受評,對現場老師來說是排擠備課時間,就產生備不好評鑑資料又擔心影響學生受教的雙重不安。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頂溪國小教師研習,正在透過學習程式編寫設定數位課程教具。(圖/林忠旻攝)
特教教師不若普通班教師的人多勢眾,多只在自己的小團體內發言。(圖/林忠旻攝)

上述這些問題早充斥教學現場,並影響著特教教師的教學士氣。特教教師不若普通班教師的人多勢眾,多只在自己的小團體內發言。一個耗時耗經費的特教評鑑就算有健康檢查的作用,但如果影響到學生學習,恐怕就失去本意了。新版《特殊教育法》即將上路,更該藉此機會重新思考特教評鑑的目的與方式,協助現場教師專業提升與兼顧學生學習情況才是上策。本文建議調整策略:

一、替代專家評鑑,各縣市教育局(處)可嘗試同儕評鑑

在同儕評鑑中,評鑑者和被評鑑者有具有相似的專業或背景,可以從彼此角度和經驗中獲得有價值的回饋和評價,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以一校為單位進行校際的同儕評鑑,可正向促進個人與學校的彼此觀摩學習,而非單純的評比優劣或是進行未達標準的複評。

二、迎向融合理念,須從整體校務審視特教業務的推行

過去雖有學校將特教評鑑併同校務評鑑一起辦理,但是評鑑委員們只是訂在同一天到達同一所學校而已,進入校園後就各自奔向所屬的評鑑場地。特教評鑑併同校務評鑑不是形式,而是整體內涵的調整。不可諱言的,這是一個大工程,但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要迎向融合教育,評鑑內涵應該從更高層次來審視校園內特殊教育、融合教育的整體運作。

三、排除制式的檢核表內容,鼓勵各校發展彈性多元、跨領域的融合活動

一個制式的檢核內容,無法鼓勵也無法發掘各個學校的特教特色課程與融合作為,充其量是方便教育局評鑑作業的執行罷了。這種評比也沒有太大意義,畢竟一個擁有十人特教教師編制的大學校,產出的備審資料一定遠勝偏鄉只有一位特教教師的產出。建議替代掉原先防弊的檢核內容,改以彈性鼓勵各校發展自身融合教育的內容,比如:校內因應《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的規範,針對特教學生的需求,做出哪些合理調整、哪些通用設計的作為?融合教育的理念下的親師溝通?

新版《特殊教育法》即將公布,我們應該自問:「評鑑內涵到底為學生帶來什麼具體學習意義?為特教學生在學校產生什麼融合幫助?」強調兼顧《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兒童權利公約》、融合教育、通用設計、合理調整及兒童表意等理念的新版《特殊教育法》,在教育主管機關、相關團體極力要保留特教評鑑法規下,若只用一個「健康檢查」的名義,避開現場教師的疑慮與擔憂,走回原來評鑑的老套路,無法更周到地思考與提出符合潮流的評鑑新作為,一個華而不實的評鑑歷程只會持續受人詬病而已!

*作者為諄筆群主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