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國家哥倫比亞26日舉行反貪腐公投,決議是否通過包含削減議員薪水、公布官員收入等7項議案,儘管每項議案都獲得絕大多數選民支持,但由於投票人數距法定門檻尚差約50萬票,公投最終未能通過。雖然結果功敗垂成,但近1200萬選民站出來發聲,對政客施加的改革壓力仍然不容忽視。對支持者而言,此次公投的投票率已高於預期,並釋放出清晰有力的訊息:即刻立法、終結議員特權、提高公共支出效率,終結哥倫比亞的「貪腐瘟疫」。
未過法定門檻 99%同意也沒用
哥倫比亞法律規定,公投提案必須在投票人數超過選舉人3分之1的門檻,且同意票多於反對票的條件下才得以通過。根據選務人員的資料,約有近1170萬名選民前往投票,距離法定門檻的1213萬票還有40多萬票的距離,因此公投結果無效。本月7日才上任的哥倫比亞總統杜克(Iván Duque)對民眾發表談話時說:「儘管出來投票的人有99%都支持議案,但不幸的是,投票數沒有達到法定最低門檻。」
本次提出的反腐公投一共有7項提案,具體措施包含對涉貪的官員處以更嚴厲的懲罰、施加任期限制,以及削減國會議員薪資等。哥倫比亞參議員的年薪約為12萬4千美元(約合新台幣380萬元),高於荷蘭、瑞典、法國等已開發歐洲國家,而台灣立委的年薪則約新台幣260萬元。依照現行規範,哥倫比亞的涉貪官員,常被施以軟禁在價值數百萬美元的豪宅中的「處罰」,公投提案中也討論是否要讓貪污官員強制入監服刑。
貪腐是「哥倫比亞之癌」
哥倫比亞審計官員的表示,哥國每年因貪腐損失高達17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5200億元),相當於該國國民生產毛額(GDP)的5.3%。在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2017年清廉印象指數(CPI)的評比中,哥倫比亞在180個國家中排名96。許多國會成員被指控將公款轉移至由相同陣營執政的地方政府,國際透明組織近來的調查更發現,高達63%的哥倫比亞公司擔心,一旦停止賄賂就會失去生意。
哥倫比亞國會的大多數政黨,原本投票通過在該國今年6月總統大選前舉辦公投,但是並沒有採取任何措施推動選民去投票。本次公投的主要發起人、前參議員洛佩茲(Claudia Lopez)説:「我們已經花了25年等待國會採取行動,但每一次他們都投票否決。」她將貪腐視為「哥倫比亞的癌症」,需要被遏止。活動者最後蒐集了400萬份連署,才讓官員提撥預算舉辦公投。
雖然總統杜克在公投前便宣布會去投票,但許多與他同屬右翼「民主中心黨」(Democratic Centre)的成員則持相反意見。民主中心黨眾議員荷約斯(Samuel Hoyos)認為,法律無法解決貪腐問題,「哥倫比亞已經有夠多的法律、禁令和規範,但什麼都沒有改變。」他進一步表示:「我們必須改變這個國家的文化,需要公民去緊盯著政治人物」,否則只是耗費公帑投入成效甚微的公投。
「雖然我們差了5%,但改變勢不可擋」
支持反腐措施的綠黨參議員羅薩諾(Angelica Lozano)則認為這次的公投依然具有影響力,「雖然我們差了5%(通過公投),但改變勢不可擋,傳統政治階級已大為震動。」《半島電視台》南美洲特派員拉姆派提(Alessandro Rampietti)也認為,這次公投吸引了空前之多的選民,參與由公民發起、而非傳統政黨的倡議行動,對哥倫比亞人民來說也是前所未有的象徵性勝利。「這表示許多哥倫比亞人民希望政治上的改變得以實現,也會對政治人物產生壓力,付諸具體改革並帶來防腐成果。」
總統杜克也以投票結果敦促立法者進行改革:
「我們向社會徵詢意見,而社會大眾是這麼回應的:『別再有貪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