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中國電影可能在網上顯示票已售盡,但其實影院內空無一人。對於即將成為全球最大電影市場的國家,中國最近一些高預算卻製作粗糙的電影出現票房失利,數量之多,讓人咋舌。
有人將這種現象歸結於審查制度,有人則認為是缺乏創意所致,但同時也有人感覺到工作環境更險惡,而這種險惡與電影製作無關。這跟售票、最起碼跟真實售票也沒什麼關係。
很顯然,一些投資人在經濟上支持電影的唯一目標就是提高他們的股票價格,這可以轉變外界對電影的評價,無論其真實受歡迎程度到底如何。中國影評人、業界觀察人士周黎明一直在挖掘自己國家電影融資的黑暗一面,他說「當一部熱門影片出現時,與票房增長相比,股價會在市場估值方面增長數倍,因此一些『金融天才』便有了這個想法:為什麼票房不能造假,這樣可以在股市上賺更多錢?」
我問周黎明,是否真的有製作方在賺錢時不考慮影片是否賣座,不考慮影片質量?「正常的方法是,你製作一部好電影,從而帶動你的股價增長對吧?」他回答道。「但有的人把這個公式倒過來了。他們把股價增長作為終極目標,把製作電影作為一種借口。」
售票作假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中國政府調查人員表示,一些製作和投資公司發明出了一些偽造票房的方法。之後,如果公開數據顯示影片反應不錯,人們會買入這些公司的股票。
因此,如果影片正上映,這些公司裏的一家可能會買下所有夜場票,這樣看上去這部電影票都賣光了,但其實影院裏空無一人。
監管機構一直在關注這個問題,據稱製片方因此開始只買不好的座位。然而當局已經察覺,如果出於某種原因,一個場次中間空蕩蕩,或者只有靠牆的座位被買走,那一定有什麼問題。
你可能會想,如果操縱票房是中國電影行業廣泛存在的問題,那這個行業是否還有投資價值。而要想達到影響股價的效果,一個公司需要買多少個座位呢?如果影院也是投資方之一呢?它可以免費賣假票給自己。
電影記者約翰·帕皮什(John Papish)是中國票房專家,他認為中國的不少利益衝突如果放在美國等國家,都是違法行為。他說:「一個放映商也可以發行他們自己的電影,用自己的影院作為跳板,」「他們可以操縱自己影院的放映次數。通常情況下,第三方售票app也會參與影片推廣,這樣他們便可以推銷自己投資的電影。」
因此,一家公司,或幾家相關聯的公司,可以發行一部電影,同時擁有影院,還可能有權售票。就連那些給電影評分的app都可能有經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