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期間,由於張先生殫精竭慮於傳譯工作,預先獲得情報,及時攔截從香港至廣州之挪威商船,經強制登船並順利查扣大批私運軍火,計有長短槍五、六千餘枝及大批彈藥,這批軍械對剛成立的黃埔軍校助益甚大,為日後東征的勝利取得後勤保障,從此其深獲蔣介石之信任與器重。
1924年,張被蔣介石任命為黃埔軍校教導第二團(團長王柏齡)黨代表。1925年隨黨軍參加第一次東征(棉湖戰役);之後任廣東航空局業務處處長。1928年,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奉校長蔣中正先生之命成立「航空隊」,並由張靜愚任隊長,為中央航空教育之肇始,亦即空軍官校前身(張為第一任校長;而蔣介石為第四、九任校長)。
筧橋與黃埔同根同源之肇始
1931年,航空班遷校至「杭州筧橋」,隔年正式擴建為「中央航空學校」,由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先生兼任校長,由於當時皆屬草創時期,一般百姓對航空的認知不足,因此在11月中旬開始招生時,並未廣招全國青年,而僅就黃埔軍校第五、六兩期的畢業學生中遴選,以成績、體格、及興趣三者兼具為優先考量,經嚴格挑選符合資格者總計七十位。
中央航校分三個班次:初級班,中級班,高級班,學制三年。正式入校學習前,所有入伍生先要接受六個月的軍訓,包括身體考核。飛行員必須具有強健的體魄,正確的認識,清晰的頭腦,豐富的學識,敏銳的反應,優越的技能,追求新知的熱忱,並要絕對服從和堅守紀律。尤其是必須時時抱持著「我死則國生的犧牲精神」,因為作戰及意外死傷率均高,還規定獨子不得報考。由於要求標準非常嚴格,中央航校入選率遠不足一半。
篳路藍縷 從無到有 千絲萬縷
眾所皆知,萬事起頭難。張靜愚校長為報答國父及蔣介石的知遇之恩,讓空軍早日成為一支捍衛領空的勁旅,因此無論在飛機的質量上,飛行員的招募上,典章制度改進上,都日以繼夜、焚膏繼晷的謀求良策。因其為人謙和,處事低調生活簡樸,再加上英文能力強,遂獲蔣夫人賞識,遠赴重洋展開購機及教官招聘等艱鉅工作。
與時間賽跑 軟硬體設施兼顧
空軍除了要培訓飛行員外,還要建設航空配套設施,為此,蔣介石與蔣夫人聽取張的建議,在南京、洛陽、杭州、南昌成立航校,培養一批精幹的飛行員;在南昌設立飛機製造廠,並且選派人員到義大利學習飛機製造;大力培養空軍地勤人員;在西安、洛陽、南昌、開封、武漢、長沙、成都、昆明等地開闢飛機場,在全國各地建設軍用機場、儲備大批航彈、航油。抗戰前夕,中國共有機場262個,飛行員700多人,航空建設始初具規模,是以稱張靜愚為空軍的「幕後推手」,乃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