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預測易失準,經濟成長有逆風
例如,當年許多人預測日本遲早要超越美國,結果呢?沒有人想到美國出手狠狠的打壓日本(廣場協議、美日半導體協議),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後經濟又如此坎坷波折,更無人想到日本人口的老化與與減少竟是如此嚴重與致命。近一點的案例就是俄羅斯,從克里米亞事件到侵略烏克蘭,俄羅斯受到歐美嚴厲的制裁影響其長期經濟發展。甚至中美因地緣政治競爭而翻臉大打貿易戰、科技戰,也讓許多預測中國GDP超越美國的時間延後,甚至有些預測認為「永遠無法超越」。
因此,南方國家的成長與超越,絕對不是「板上釘釘」的;更何況一般預測都是:預測越遙遠未來的事,失準、錯誤的機率越高,預測50年後的事,錯誤率必然不低。
此外,許多國家可能在經歷高速成長後陷入瓶頸,原因可能是政治體制、經濟結構、社會文化、教育習俗等因素。例如,上世紀初被看好可與美國匹敵的阿根廷,最終卡在中等所得陷阱上百年、甚至每況愈下,三不五時就出現國家破產、金融危機,主要原因出在其原本的經濟體制與結構問題,之後則又因政治問題(斐隆黨等)加劇。印度前景看好,但其教育、社會文化(種姓制、兩性問題等)卻可能造成經濟進一步提升成長時的障礙。
GDP規模不代表富裕、更未必是「先進經濟體」
這份長期預測依據的標準是GDP,即經濟規模大小,而這個數字與人口多寡有關,因此縱然許多南方國家在GDP規模上超越了G7國家,卻未必代表就成為先進經濟體了,更不代表成為「富裕國家」。
印度GDP去年超越英國成為全球第5大經濟體,但平均國民所得2601美元,與英國的46971美元相差奇遠;即使已居全球第2大經濟體多年的中國,GDP高達18兆美元,遠比日、德的4兆多美元高出不少,但看平均國民所得,中國的13721美元則又遠低於日、德的4-5萬美元。
中印GDP規模超越先進國家的主因在人口量體大,都是14億人口的大國;同樣的是那些被預測未來能進入前10大經濟體的南方國家,無一例外也都是人口眾多的大國,現在多擁有1-2億人口,相較先進國家人口的停滯甚至減少,這些南方國家人口大都可望繼續增加,這也是其GDP增加的底氣。
當然,不同的數據有不同的解讀與代表意義,如果以國家總體論,GDP規模有其意義與重要,因為代表這個國家總體經濟實力、「拳頭」大小。從這個觀點來看,南方國家的崛起,將會是繼中國崛起之後,最重要的地緣政治因素,中國當然希望以金磚國集團對抗G7,但各國利益不同未必能如願,未來各國間的合縱連橫博弈,會更有趣也更精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