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的身體狀況愈來愈令人不安。
最近一個報導說他「兩天內三度出包」,這三次的情況是:在國會西裔黨團演講時口誤為「非裔黨團」;在聯合國大會場邊跟巴西總統魯拉一同召開記者會,結束時居然逕自離去,沒跟魯拉握手;在一場募款活動的演講中,把同一個故事「逐字逐句講了兩次」。
最後那個情形讓我心生警兆:一位老長官在確認罹患失智症的前一年,在我倆談話中間,他問了我兩次「你現在住哪裡?」,而非「你剛才說你現在住哪裡?」也就是說,他完全不記得幾分鐘前已經說過的話。如果/萬一拜登是這種情形,且不說他能否連任,至少他還有一年多任期,他可是全世界最有權力的人!
我因此大膽斷言:習近平今年內應該會跟拜登見面,而且談很久。因為,他要親自感覺並且重新估計他的最大對手——這是超越兵法/戰略層次的國家決策依據。
楚漢相爭時,劉邦拜韓信為大將,儀式結束後,劉邦問韓信「何以教我」,問的是韓信有什麼高明戰略。可是韓信卻反問:「大王自比項王如何?」劉邦想了好久說:「不如也。」韓信聞言起身再拜(古人「再拜」是最敬禮)說:「大王能夠自認不如對手,就是勝過對手的第一步。」然後開始分析項羽的性格優缺。簡單說,劉邦是認識項羽的,韓信也曾在項羽麾下,那一席話在後來的劉項爭霸過程中,肯定起了最大作用(例如劉邦對項羽裝孬、韓信用四面楚歌唱垮項羽)。但如果兩個領導人不認識呢?
戰國時,趙武靈王讓位給兒子,自稱為趙王使者,帶領小量軍隊從北方進入秦國,到咸陽「晉見」秦昭王。見面後急速出境,等到秦昭王想想不對派人追趕,趙武靈王已經出了國境。
趙武靈王為什麼要冒這種險?因為趙武靈王當時是戰國最強一國,而秦昭王則即位不久,但聽聞他少年英明,所以決定要親自會會他。(後來秦昭王拓地千里,奠定秦國收拾其他六國的基礎,此處不贅)
習近平和拜登在去年峇里島G20場邊會談之前,只有5次通話/視訊經驗,這跟習近平跟川普有過兩次正式會談、兩次國際會議場邊會談有差。雖然自從氣球事件之後,北京和華府之間關係緊張,北京更一再對「習拜會」不置可否,但最近雙方往來動作頻繁,習拜會實現的可能性大增。個人認為,拜登的身體情況變化,將是習近平決定跟拜登當面會談的臨門一腳,畢竟,比起前述趙武靈王的故事,習近平完全沒有冒險之虞。
中美之間的問題根本,就在「戰與不戰」。說是兩強遲早要打一仗,可是雙方又都不想現在開戰,因為都相信時間站在他那邊:中國認為美國走下坡是大趨勢,時間拖愈久對中國愈有利;美國的主流思考則是,只要卡住中國脖子,就能延緩中國前進的腳步,給予美國加強基礎建設的時間。
然而,美國有一股「非主流」思考認為,中國的前進勢頭不會停止,愈快「將中國打回石器時代」愈好,而努力壓抑這股主戰聲量的正是拜登總統(其實所有當總統的都一樣)——拜登和習近平都不想開戰,可是拜登對主戰派的抗壓性端視他的身體狀況如何,亦即,世界和平的最大變數在拜登。此所以拜登總統的身體狀況對北京非常重要,而習近平既然緊抓中國全部決策,能夠親眼看到拜登、跟他面對面交手就很重要了。
*作者為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