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干涉內政,蔣介石日記透露屈辱心境:悲憤哀傷,竟至夜夢泣醒

2023-11-11 08:50

? 人氣

蔣介石及其夫人宋美齡接待來台訪問的艾森豪。(圖/取自Wikimedia Commons)

蔣介石及其夫人宋美齡接待來台訪問的艾森豪。(圖/取自Wikimedia Commons)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初期,毫無疑問是舉步維艱,後人只看到「威權統治者」蔣介石,却沒看到做為敗戰之將「亡國之人」,蔣介石的沉痛,以及他改革的決心。過去十八年來,海內外學者對蔣介石日記都做了相當研究,中國社科院近史所學者楊天石以這批史料出版了4部《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胡佛研究院研究員郭岱君以這批史料與國際學者合作完成了三巨冊《重探抗戰史》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次國史館出版的1948-1954年日記是中華民國政府於國共內戰敗退台灣、在台灣重新站起的關鍵年代,日記透露許多不為人知,甚至頗讓人驚訝的事。

包括國民黨為何在內戰中慘敗?蔣介石如何反省、檢討?為何選定台灣為復興基地?敗軍之將如何在台灣重新站起?蔣介石和國民黨高層在台灣如何推動改革?蔣本人和那些在計劃經濟環境下成長的國民黨高層,到台灣後如何換了腦袋、推動市場經濟?蔣如何看待1949年建國後的毛澤東及其政權? 他如何應對尼克森訪問大陸後國際情勢的重大挑戰?日記詳細記錄國共內戰期間,蔣介石在日記中對內戰失利所做的深刻、真誠的檢討,他決心痛改前非,到台灣重起爐灶,推動改革,建設台灣。

痛下決心改造國民黨,要求CC陳立夫24小時離境

蔣介石日記顯示,在內戰期間,他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徹底改造國民黨,「把革命工作從頭做起」。當時就考慮選擇一乾淨之地,另起爐灶,「把革命工作重新做起」。這個未來的復興基地就是台灣。

當時,蔣介石有個大膽、激烈的念頭—毀黨造黨,他想徹底解散國民黨,重新打造一個新的政黨,他還試擬了「中國民主革命黨」等六個新黨的名稱。但他這個想法因黨內各種反彈而擱置,轉而以決絕之志,改造國民黨,同時推動內政、經濟各項改革。

郭岱君說,蔣介石改革的決心之大,至今仍難以想像。她舉了幾個例子:

一,成立「改造委員會」:蔣精選16位學識能力俱佳、少有派系糾葛的青壯者為改造委員,藉此一舉架空老邁、派系糾纏的中常委(50位)及中執委(223位)。16位改造委員成為黨的新領導核心,除了黨的改造外,還負責政策的規劃及執行。

如此還不夠,為確保改造工作不受阻擾,蔣在改造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的前一天,1950年8月4日,要CC派領袖陳立夫在24小時內離開台灣,並拒絕陳立夫的請見。畢生與蔣一起革命的陳立夫不得不黯然赴美。(註:當年曾有「蔣家天下陳家黨」的順口溜,諷刺陳立夫、陳果夫把持國民黨,自斷親信黨權。)

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中間主席臺上由右至左依序為蔣中正、鄭彥棻、秦孝儀‧夏正祺(維基百科)
中國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中間主席臺上由右至左依序為蔣中正、鄭彥棻、秦孝儀‧夏正祺(維基百科)

二,厲行經濟改革,改計劃經濟為市場經濟:1953年開始,政府推動經濟改革,在短短10年內,從計畫及轉為市場經濟,經濟飛速發展,奠定了後來數十年的繁榮發展。這段成功的經濟轉型成為中外經濟發展史上的特例,西方學界稱之為「奇蹟」,蔣介石及國民黨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日記中有不少線索可尋。(註:郭岱君曾出版《台灣經濟轉型的故事: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中正紀念堂管理處也曾就部份史料出版過《遷台初期的蔣中正》及《重起爐灶:蔣中正與1950年代的台灣》和《同舟共濟:1950年代的台灣》等。)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0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夏珍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