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無線電公司(RCA)受害員工歷經十四年訴訟,二六二人獲賠五億多元,判決宣布一個多月來,各地環境公害與職災工人訴訟沒有停歇,以RCA工人「永不妥協」的精神為鑑,持續在法院中纏鬥。
全盛時期員工多達兩萬人
故事從經濟起飛的年代講起,台灣以各種租稅、土地與廠房優惠吸引外資進駐,RCA公司便於一九六九年到台灣設廠,工廠主要在桃園、竹北與宜蘭。當時RCA生產電視機零組件、主機板等電子產品外銷,以美商名號與優渥福利吸引許多女工擔任生產線的作業員,全盛時期員工多達兩萬人。
RCA可以說是台灣代工外銷的奇蹟。一直到九○年代,因為國內生產成本提高,國外產品低價競爭,台灣RCA公司經歷美國奇異公司(GE)併購,又轉賣給湯姆笙百慕達公司(Thomson Bermuda),最終在九二年撤出台灣。
奇蹟背後是工人的健康以及無法復原的環境。時任立委的趙少康於九四年揭露,RCA長年在台挖井傾倒有毒廢料,汙染當地的土壤及地下水,員工長期暴露在有機溶劑中也因此得病、罹癌,甚至因此過世。
受害工人於九九年成立RCA員工關懷協會(關懷協會),五二九位員工及家屬於二○○四年提起訴訟,歷經十四年才爭取到獲賠機會。
「六輕應該比照RCA,負擔舉證責任」、「捷運局應該比照RCA母公司,負擔賠償責任」、「法院應該比照一軍審判,給予訴訟補助」⋯⋯,RCA判決出爐,六輕汙染、捷運潛水夫症工人、RCA二軍等律師代表都要求法官比照RCA判決。
法院要求RCA舉證否則應賠償
長期參與RCA訴訟顧問團的公衛學者、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所長林宜平表示,RCA的判決奠定了時效認定、揭開公司面紗與蓋然因果關係三大原則,皆採取對職災勞工有利的見解:
就時效認定上,駁回RCA公司的時效抗辯,認為勞工發病潛伏期長,舉證困難,即使超過十年起訴期,仍可請求賠償。
這起盼判決也揭開公司面紗,要求RCA母公司包括奇異、湯姆笙與特藝公司(Technicolor)必須負擔賠償責任。
最高法院採納蓋然性的因果關係,並非要求受害員工一一舉證罹病與有機溶劑的因果關係,而是以科學研究佐證,RCA工廠所使用的三十一種有害化學物質具有高致癌風險,員工的確因環境暴露而罹患多種疾病,將因果關係責任轉置,要求RCA必須舉證,否則必須賠償。
林宜平以剛結束言辭辯論的六輕汙染傷害聯合求償為例,多份公衛研究報告都指出,六輕排放了一三二種有害人體的物質,導致附近居民較容易罹患癌症、呼吸道疾病,但這些都屬多因子疾病,致病原因難以一一舉證,法官應比照RCA,將舉證的責任反轉給六輕,而非讓受害者來負責舉證。
RCA事件走到訴訟,已是抗爭長路的末端。拖著一身病的受害員工自一九九○年代末期,就以自己的身體換得職業傷病保障與補償的緩步進展。譬如,受害員工在九八年成立自救會,也就是關懷協會前身,並與潛水夫症工人、塵肺症礦工聯手抗爭,爭取到職業病經鑑定後兩年內得以追討勞保職災給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