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一○七九年,蘇軾在浙江湖州當知州時,出大事了,著名的「烏臺詩案」來了。
關於烏臺詩案的前因後果,各種論述車載斗量,無需本書囉嗦,我們只需要看看蘇轍在此案中的表現。
案發之時,遠在湖州的蘇軾毫不知情,而正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做簽判的蘇轍因離開封很近,收到好友王詵王駙馬的書信,趕緊派僕人騎快馬飛奔湖州。遺憾的是,那個僕人半道上耽擱,讓抓捕蘇軾的欽差趕到前面。當然,就算僕人能提前趕到湖州,也不可能扭轉案情,但至少可以讓蘇軾有個心理準備。
一○七九年八月十八,蘇軾被押解到開封,當天深夜下了大獄。蘇轍先託京城友人打探案情,然後向皇帝宋神宗上書求情。這篇文章叫作〈為兄軾下獄上書〉,全文有幾百字,我們只摘錄其中最關鍵的幾句:
「臣早失怙恃,惟兄軾一人,相須為命,今者竊聞其得罪,逮捕赴獄,舉家驚號。」微臣早年喪父,與兄長蘇軾相依為命,如今得知他被捕入獄,全家驚恐,痛哭失聲。
「軾居家在官,無大過惡,惟是賦性愚直,好談古今得失。」我哥蘇軾本性並不壞,僅僅是天性耿直,愛發議論,被人抓住把柄。
「臣欲乞納在身官,以贖兄軾,非敢望末減其罪,但得免下獄死為幸。」微臣願意將所有官職還給朝廷,只求陛下開恩,不敢奢望您免去他的罪過,但願您能饒他一死。
蘇轍與蘇軾的兄弟感情向來深厚,這篇文章發於肺腑,絕無水分。
宋人筆記《萍洲可談》記載,蘇軾被捕,驚慌失措,妻兒在後面大哭跟隨,走到湖州西門時,蘇軾朝天高喊:「子由,以妻子累爾!」意思是希望遠方的蘇轍能聽見,自己生死未卜,只能將老婆、孩子託付給蘇轍。
另一部宋人筆記《避暑錄話》記載,蘇軾入獄,未知生死,讓大兒子蘇邁探聽案情,如果聽到宣判死刑的噩耗,就送一條魚到獄中。哪知一個月以後,蘇邁離京借錢,請親戚送牢飯,親戚誤送醃魚。蘇軾見魚大驚,寫絕命詩寄給蘇轍:「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世世為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詩意很明確,先說將家屬託付給蘇轍,又說希望來生還能和蘇轍做兄弟。
常有學者以「宋朝不殺士大夫」為理由,懷疑以上兩段記載的真實性。其實,宋朝皇帝從來沒有「不殺士大夫」這條祖訓。再翻開《宋史》,宋神宗曾將文官李逢凌遲,宋徽宗曾將王安石的外孫吳侔凌遲,宋欽宗殺死蔡京的兒子蔡攸,宋高宗砍掉太學生陳東的頭,又將「篡位」的大臣張邦昌賜死。到南宋中葉,更有宰相韓侂胄、大臣蘇師旦、狀元華岳等人被殺……所以在烏臺詩案裡,只要皇帝真的動怒,蘇東坡絕對難逃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