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某個角度而言,問:印度經濟何時(或說能否)超越中國,可能是問錯了問題,因為兩者已經不在同一個層次上了。中國雖然經濟成長放緩、面對中等所得陷阱風險,但中國現在關心的問題已不純粹是量的增加了,而是經濟結構的轉型、GDP質的提升了;印度則仍在努力「衝量」。
產業結構上,印度製造業占GDP比重只在15%左右,連中國的一半都不及,中國出口金額已達2.2兆美元,成為全球出口第一名的國家,印度呢?出口只有區區的3000多億美元,這個數字與台灣差不多而已。沒有一個後進國家能靠如此低比例的製造業就能實現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莫迪雖喊出要把印度打造成如中國一樣的「世界製造中心」,但其落後、管制多、難以吸引外資製造商的法規與制度,恐怕不是說改就能改。
因此,不論從政治、社會、文化,到更具體的法制制度、官僚行政、產業結構、技術層次等各方面看,在可見的未來,印度經濟其實都不可能趕上中國─即使有某一年經濟成長率超過中國,但其影響有限。除非印度能保持超過10年,每年經濟成長率都超過中國相當距離─但從印度的不穩定性看,可能性不大。務實的看,莫迪只要能讓印度經濟拉近與中國的距離,可能就能被視為一項了不起的成就了,至於「超越」,就先別想那麼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