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龍安國小圖書館繪本《穿裙子的男孩》因被家長抗議「鼓勵變裝癖」而暫時下架,和平實驗國小校長黃志順得知此事,親身穿著長裙、站在校門口迎接學生,親自示範「男生也可以穿裙子」還強調「這是教育,不是新聞」,身教重於言教的勇敢行徑,得到無數網友讚賞。
但也有保守民眾抗議、質疑「失格的校長,失格的教育人員!」「接下來呢? 男生戴胸罩或留長頭髮可不可以? 男生要上女生廁所可不可以? 在嘴巴戴耳環可不可以? 小學生刺青可不可以? 這樣一放開,學生的管理全都大亂了,不要只看一本小小的書,後面的混亂才剛開始,否則家長如何放心把小孩送到學校去?」
為何一本繪本,會引起如此大的爭論?
男生,就不該穿裙子嗎?
《穿裙子的男孩》是英國兒童文學作家David Walliams的作品,他曾於2002年獲得兒童文學最高榮譽──國際安徒生大獎(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wards),是位享譽英國兒童文學界的插畫家。這本《穿裙子的男孩》描寫12歲男孩Dennis在母親過世後,只能藉著媽媽穿黃色洋裝的照片來懷念她,後來Dennis在朋友鼓勵下穿洋裝上街,之後更是穿著洋裝參加足球賽,贏了對手,也獲得了爸爸的肯定。David Walliams藉由這樣的繪本,鼓勵孩子穿著自己喜歡的衣物、做自己愛做的事,你可以既喜愛洋裝、又熱愛踢足球,洋裝與足球並不是分屬於女孩與男孩、對立的兩端。
《穿裙子的男孩》在被龍安國小圖書館下架後,在短短兩天內銷量就衝到博客來即時排名第2名,重視性別議題的諸多網路意見領袖也紛紛出爐聲援該書,作家黃益中就在臉書PO文嘲諷:「也可以請xx國小把《思辨:熱血教師的十堂公民課》下架嗎?」
作家陳栢青也指出,很多我們認為理應屬於「特定性別」的東西,都只是近代的產物,1918年的人甚至認為「粉紅色果敢而剛強,比較適合男孩,藍色優雅,更適合女孩。」就連現在被視為可愛女孩元素的荷葉邊、蕾絲、蝴蝶結、緞帶都曾是「男子氣概」的象徵,學校因為一些家長無理的抗議就下架這本書籍,沒有屬於教育者的承擔力。
在台灣,曾有這樣一個男孩…
也許有人會問:「男生有男生的樣子、女生有女生的樣子,不好嗎?」在問這個問題前,也許你該聽聽一個男孩的故事。在台灣曾有個男孩從小被認為「太女性化」,他喜歡玩扮家家酒、玩煮菜的遊戲,想不到這些被視為「女性化」的特質,竟讓他在學校遭到同學霸凌,被強行脫褲子「驗明正身」,這些經歷讓他不敢在下課時間去上廁所,只能在快下課前或剛上課後去,才不致在男廁裡遭同學惡意捉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