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哲《返鄉記》2:來自太平洋彼端的戰爭記憶─相信社會可以更好

2024-01-19 05:50

? 人氣

我到美國之後,發現自己是一個人,從土地上突然連根拔起,到另一個環境生存。在這個環境裡面沒有親朋好友,也沒有像伯母生日或誰去逝要參加,很多社會交際的事都沒有了,只有一個人孤零零,但似乎更能專注於科學研究。後來我跟我未婚妻很快就結婚了,過著兩個人互相扶持的生活。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柏克萊念博士那時候,小孩子誕生了,一家人常常到柏克萊的海邊看海。我就指著海的那一邊,說我們是從那邊來的,太平洋的另一端,是從台灣來的。所以我的小孩子很有概念,他念幼稚園的時候,幼稚園有一個地球儀,他指著跟老師說,我爸爸媽媽是從台灣那個地方來的,老師很驚訝,這麼小的孩子怎麼會看地圖。

戰爭對童年的影響

先回到赴美之前的事。我這一生有兩個願望:成為好的科學家,為人群社稷做出貢獻;希望與志同道合的朋友,打造一個更好的社會。會有這樣的想法,小時候跟中學時,有幾件事對我影響是比較大的。

我出生在一九三六年,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遇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末期日本節節敗退,當時台灣是日本殖民地,美軍來轟炸新竹,目標是飛機場、海軍司令部與燃料廠。戰爭開始後,日軍把司令部設在新竹女子家政學校,就在我家斜對面。那天美軍在新竹丟了不少炸彈,現在的清華大學那一帶是海軍的燃料廠,燒得遍地通紅。轟炸時,我家附近的房子都被炸了,不過家裡沒被波及,只有一顆碎石穿過屋頂,砸壞了書房的收音機。對面司令部被轟炸,爆炸的風暴使得我們家的門整個倒下來。我們沒有時間把門撐好,也沒有打包行李,一家人就往山上逃命,跑到姑母的佃農家裡。

210105-前中研院長李遠哲5日出席「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台灣如何超前部署」座談。(顏麟宇攝)
前中研院長李遠哲。(資料照,顏麟宇攝)

山上生活一待就是兩年,我過著非常快樂的日子。我那時只有七歲,但是父親跟哥哥必須留在城裡,我父親說:「你要保護家人,幫媽媽做事。」我說好。第二天開始,我每天就跟姐姐到山下挑水,也學種菜,非常辛苦。但是這段日子與大自然很接近,我從大自然的變化學到很多。

那時,我們滿山遍野地跑,口渴就採甘蔗吃。我們常去捕魚,有時還找到狐狸洞,甚至半夜到樹上摘下鳥巢將孵化的黑文鳥帶回家養,看牠們成長。我看到老農民採竹子,把竹子剖開,用竹皮來作竹籃。看了一個禮拜,我自己拿一把刀砍竹子,也做出了竹籃。後來每當有人問我,接受教育的過程裡,哪一段最好、最有幫助?我總是說,在山上沒有上學,從大自然學習的這兩年對我是最有用的。

戰爭也讓我想到神的問題。小時候,我媽媽常去新竹城隍廟拜拜,有時帶我一起去。我班上有同學父親的工作是雕刻神像,我跟媽媽說,「這些都是我同學父親雕刻的,本來就是木頭,為什麼變成我拜的對象?」美軍轟炸時,叔父一邊念誦「阿彌陀佛」,一邊說「不要炸到我身上」。雖然只是小孩,但我不相信這樣拜就能避開轟炸。還有一天,我陪媽媽從山上走回城裡,聽到空襲警報,我們馬上又跑回山上。我們剛離開的地方,不久就被炸了。但是我也不相信這是因為神的保佑,我們才保住了生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