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大快訊
  • 重大快訊
  • 重大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吳統雄觀點:選前3箭全中!「少數代表性總統」如何解?

2024-01-18 06:40

? 人氣

民進黨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左)、 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右)13日在全國競選總部發表勝選談話。(柯承惠攝)

民進黨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左)、 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右)13日在全國競選總部發表勝選談話。(柯承惠攝)

本文作者選前在《風傳媒》上發表:《「棄保」的迷思與選民如何改變?》《用仇恨團結,因包容分裂─只能以透明競合而匯流》二文,提出3項預測,果然完全實現: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1.主張和平主義的選民若不匯流,淪為意識型態決,掌握固定數字較多的西瓜,永遠可躺著等當選。

2.人類認知很難在短期改變,主動性「棄保」的迷思從未發生,這次一樣也沒有。

3.這次有被動性「棄保」環境,但即使發生,規模也很微小。71.86%的投票率,也證明沒有足以激動「疏離群」的事件。

造成此結果的因素很多,就個人影響因素,柯文哲的選擇最大。

當前「相對多數決」的選舉制度,適合「完全兩黨制」。

出現多黨競爭時,會發生絕對多數的和平主義者,卻因分裂而由少數去決定的事實。

這次再出現「少數代表性總統」,未來如果長期持續如此,可能會發生危機,必須未雨綢繆。

2項新制度與1項新思維

如何使選舉呈現相對較佳真實?就2024、2020、以及本次選舉顯示,無法依靠人性(請另參見《侯柯郭要願賭服輸─從二階段初選到未來公辦初選》),而必須靠2項新制度與1項新思維的追求:

1.基於公開「競合程序」的政黨結盟與匯流。

2.公辦「政黨/政盟初選」,並與「不分區席位」結合。

3.政黨與候選人的經營由事件導向,轉為科學結構導向。

本文對於本次選舉的預測成果,是基於「53237選民結構」論。

20240113-總統及立委選舉13日在投票所投票。(柯承惠攝)
總統及立委選舉13日在投票所投票。(柯承惠攝)

相對14個坊間「封關民調」,即使忽略全部都存在投票率的矛盾,只有一家的3位候選人得票,都在其宣稱的誤差範圍之內;但這家是採用「便利抽樣法」,不符可推論前提,其過去長期提出的報告也差距甚大;這家可判別為統計上會出現的「純運氣好」。其他13家則是「封關民調再次零正確」。證明任何單一坊間民調均存在各種研究方法問題。唯以「統合分析」法觀察,集合多家坊間民調仍可提供大方向的「統計等序級」趨勢,也就是排名序仍可正確。

而以「長期」「隨機/等機率調查方法」所建構的「人類取用行為模型」較有可能提供預測、與問題解決方案。

這種方法對於一般人可能門檻過高,但對於有意以科學基礎經營發展、擬訂公共政策的政黨與候選人,應是值得推薦採用的取向。

為何有可能 多數永遠被少數決定

「53237選民結構」論指出:當前存在很難改變的5群選民:主流意識型態群、反主流意識型態群、可變群、搖擺群、疏離群。

本次選舉不脫此結構的「概念參數」區間範圍內。

主流意識型態群的固定比例最高,就模式推算,為投票者的38.5%,即獲票下限。「可變群+搖擺群」的比例雖等同於「主流意識型態群」,但這2群的特色為,不像意識型態群必然集中跟定單一政黨,而會分散給各候選人,38.5%,為獲票上限。本次柯文哲獲得26.45%,已經很不容易。而「反主流意識型態群」獲票下限則為23%,侯友宜雖得到超過的33.49%,仍不敵賴清德僅保本的40.05%。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