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少子化已有20多年,在2020年開始人口進入負成長,新生兒人數也開始低於死亡人數,成為「生不如死」的國家;人口老化速度也非常快,1993年65歲以上老人占比超過7%,進入「高齡化社會」,25年後的2018年超過14%,進入「高齡社會」,預估2025年超過20%進入「超高齡社會」,這個老化速度比日本還快,幾乎可「傲視全球」,這實在不是什麼好事。
台灣退休年齡偏早難以永續,出外工作老人增加
但台灣人卻是較他國更早退休;依照勞保局的統計,2022年底平均請領老年年金(即退休)年齡為61.28歲,其中超過一半是在「60至64歲」,另外26%是在「55至59歲」,坦白說,這種早退休的好事是難以持續,主要因素跟日本老人要繼續工作一樣:經濟考量。
台灣平均壽命近80歲,平均退休年齡61歲,簡單的說是有19年要靠養老金過活,雖然在在各種年金(如勞保年金,活得越久領得越多)支持下,還不會到吃老本、坐吃山空的地步,但勞保年金(公教軍的年金暫且不論)實在不足以支應,平均月領1.8萬元,尚低於平均消費支出的2.3萬元。
務實的說,月領1.8萬可說不無小補、讓退休勞工至少「不會餓死」,但距離過較有品質生活所需仍有一段距離,依照專家的估算,每個月要有5-6萬元才夠過品質較佳的生活。更且那些眾多月領金額低於平均數者,經濟壓力更大,台灣老人要延後退休、或是退休後要繼續工作(全工時或部份工時)的可能會越來越大。至於三不五時要被炒作一番的「基金破產」、年金改革如果出現,退休老人月領只會更少不會更多。
事實上,這可能已經是「現在進行式」,台灣65歲以上老人工作的比率已近1成,較過去高但還是遠低於日本的25%、韓國的36%,未來必然會持續上升。而國內眾多服務業商家找不到人手、甚至因而不得不關店者日增,顯示勞動力市場對高齡勞動力的需求會增加,政府政策上也是支持、鼓勵,因此可肯定未來台灣會有越來越多老人要嘛延後退休、要嘛退休後再工作,「早退早享福」的夢想日益遙遠。
2年前勞動部曾調查國內勞工希望退休的年齡,結果是在61-62歲左右;這個數字跟過去平均退休年齡相近,想早退休的心理也能理解,但從趨勢上看,很明顯不實際,而且隨著時間過去會越來越難;相較之下,日本人是更務實的看清處境、把退休年齡一直往後延。不管喜歡與否,這應該就是台灣的未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