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從國中會考人數新低眺望人力市場窘境

2024-03-16 07:30

? 人氣

今年國中會考報名人數再創新低,預示了未來勞動力市場的困窘。(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今年國中會考報名人數再創新低,預示了未來勞動力市場的困窘。(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全國試務會數日前公布今年會考報名人數19.2萬人再創新低,而且已連續3年報名人數不到2萬。從這個數字與趨勢可以看到的,不僅是學校教育─特別是高教的前景,更可看到人力市場的窘境將更形惡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今年國中會考在本月9日完成報名,官方公布全國18個考區及大陸考場總報名人數計19.2萬人,比去年又少了6546人。這既是已難反轉的趨勢、也是歷史新低,當然,「沒有最低、只有更低」,未來外界會看到越來越低的數字,這些都是20多年前就已註定要發生的事,任何人都無力回天,因為少子化是一切的根源。

簡單的複習一下數據;戰後嬰兒潮之時,台灣每年新生兒人數在40萬出頭,當年政府還要大力宣導節育、家庭計劃,讓全民都能把「2個孩子恰恰好」朗朗上口。時移境遷,現在政府的「家庭計劃」(如果有的話),簡直就是要回到農業社會時代的「多子多孫多福」,用盡政策、獎勵、發錢,鼓勵民眾多生小孩。

因為,台灣從1983年後新生兒人數開始掉到每年30幾萬人之後,接著就是重力加速度的下跌:1998年首次跌破30萬到27萬,2005年再到20.5萬人,20年左右新生兒數就腰斬,2021年掉到15.3萬多,大家都以為已是「見骨」的低點,結果接著2年又下跌到13萬多,今年即使碰到龍年,新生兒人數看來也不樂觀。

因此可以預見少子化趨勢不變且持續下沉,這個影響會持續在台灣每個領域發酵。最常被提起的是教育,而且多數關注點在高教領域,例如今年預計就會有7所大學停辦解散,教育界的估計是「未來8年有40所大專院校要倒閉退場」。其實,早在高教倒閉潮前,中小學早已哀鴻遍野─4年前的開學日,媒體就已報導說全台有10小學無新生報到、有39校僅1人入學,全台有3分之1中小學中,是全校不到百人的「迷你學校」;連明星學校都難逃:建中今年減招23人,北一女減招55人。

但少子化、人口老化對產業與就業市場的影響,同樣是嚴苛又難以迴避。如果以大學畢業當作新鮮人進入職場的開始,現在每年進入職場者都是屬於少子化年代出生者,因此人數跌到30萬以下的年代,未來每年勞力市場的新血都會較過去少,4-5年後會只剩下20萬人左右。

近來企業、商家徵才不易的新聞不斷,有些商家關門原因不在生意不好不賺錢,而在找不到人手只能收店。有些人批評是因商家不願提高薪資才找不到人手,這是部份原因但非僅為如此;一家蛤仔麵線用遠遠高於行情價的7萬元徵才,作的唯一事情就是為顧客「打麵」,不斷不斷的打麵,但就是找不到人手。

其實,這已凸顯人力市場的現況:勞動人口減少創新低,因為嬰兒潮出生者正逢退休高峰,偏偏少子化年代讓新血不足;當市場上勞動力減少時,各產業、企業就只能各憑本事去徵才、去搶人,而台灣的服務業在薪資待遇、福利、及長期前景上一直不如製造業(特別是科技業),科技業確實爆肝血汗,但許多服務業─如餐飲業,同樣也是血汗有加。

因此,未來許多服務業商家都要面對更窘迫的勞動力市場、更難找到合適的員工,這種困窘只會越來越嚴重,商家不必寄望隨著景氣起伏會紓緩,這個結構性因素不會有大大的改變。商家企業都要有心理準備:要嘛大幅提高薪資覓才,要嘛準備收攤,不然就要思考自動化是否能度過難關。

至於說寄望這種情況會有改變,或政府有政策可「振衰起敝」,那就慢慢等吧。生育率低已經是全球性現象,不久前外媒才報導過全球生育率持續降低的嚴重問題,從各國案例看,尚無那個國家靠政策把生育率下降拉回變上升,台灣社會各領域終究要承受這個衝擊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