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大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俞國基專文:從好奇、失望到自期為專業有理想的新聞人

2024-04-05 05:50

? 人氣

作者分享,自己在對報紙編輯一無所知之時,就坐上了編輯台。(示意圖/ USA-Reiseblogger @pixabay)

作者分享,自己在對報紙編輯一無所知之時,就坐上了編輯台。(示意圖/ USA-Reiseblogger @pixabay)

我怎會進入新聞界?我大學四年未想過,研究所三年亦未想過。我平日愛閱讀報章雜誌,但始終覺得這個行業是一座高山,高不可攀,非我輩所能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糊里糊塗進入新聞界

一九六四年,我任教臺南一中新化分部。教學生涯,頗為閒適,亦有得意之處。每日以機車代步,早出晚歸,樂在其中。惟當時薪資微薄,僅供糊口,居住於父母舊宅,無需房租,尚能維持簡單生活。當時年輕教師率多如此,年長教師則居於學校宿舍,雖房屋簡陋,亦未聞任何怨言,有住有吃,別無他求。休閒生活,人手一報,或是聆聽廣播。中廣節目,甚為豐富,除新聞報導外,有歌唱,有相聲,更有長輩一代最喜愛的連續劇。那時的報業,處於蓬勃發展初期,公、民營報均力爭上游,雖受限於三大張之規定,但仍在有限的篇幅內,力求新聞之多采多姿。

因緣際會,開啟新聞之路

國民黨治下,雖限制言論自由,但各報仍設法另闢蹊徑,或專攻社會新聞(如聯合報),或以副刊、專版、專欄取勝(如中央日報),或趁臺灣經濟起飛之勢,以財經新聞為主軸(如徵信新聞報,後改為中國時報)。當年由於運輸不便,南北交通皆以火車為主,南部讀者中午以後方能讀到北部報紙,故當地亦有出版報紙的空間。臺南有黨營的中華日報,高雄則有省政府直營的新生報南部版(一九四九年出刊),因頗受當地讀者歡迎,於一九六一年改名為「臺灣新聞報」。這兩家公營的南部報紙,因佔地理優勢,雖規模無法與北部報紙相比,但南部確有獨立新聞之需求,發行與廣告,均可維持營運,反可自樹一幟,與北部報紙作地域差別之競爭。猶記臺南火車站設有一公告牆,牆上有一大塊閱報欄,每天貼上中華日報,供旅客免費閱讀,這塊壁報居然貼了五十年。前數年我在臺南乘車,仍看到中華日報貼在報欄內,但已看不到讀者駐足報欄前的熱情了。這是臺南一奇景,數十年來的旅客,應都還有記憶。

一九六五年某日,中華日報一版,刊出一則廣告,內容是「本報招考高級編輯」,考試內容除中英文外,還有編輯實務與新聞寫作,錄取人數只有一名,除說明需晚間工作外,未提待遇及其他。友人鼓勵我不妨一試,即使落榜,亦不影響教職與生活。於是我抱著好奇心前往應試,未料竟被錄用。口試時,臺北總社社長楚崧秋親自南下主持,他告訴我:「你完全沒有經驗,編輯實務一科,除標題製作尚可外,其他皆為零分,我們看你的中文能力有潛力,所以錄取你,希望訓練出一個好編輯。」我就這樣迷迷糊糊地踏進了新聞界的大門。一切都茫茫然,報紙是怎麼編成的,我一無所知,居然就坐上了編輯台。記得當時的總編輯蘇任予是一名和藹可親的長者,他與我談了很久,並帶我各處參觀,尤其是排字房與排版房,我宛如進入了迷宮,但大體上,我終於了解一份報紙從文稿到標題,到檢字、排版、校對、印刷等一系列的工作是怎麼進行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