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日前報導了我國海軍司令唐華將出訪美國,並且參加太平洋艦隊指揮權交接儀式的消息。由於台灣軍種司令訪美的時間與討論第一島鏈合作的美日菲峰會相近,這起新聞自然廣受國際矚目。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所的助理教授林穎佑對《美國之音》表示,這次唐華若能順利訪美,很可能也將與美方討論觀摩今年的環太平洋軍事演習(Rim of the Pacific Exercise)的可行性,甚至是美國對台灣國造潛艦的相關技術支援。
林穎佑表示,美國在環太平洋軍演都會演練新型戰術戰法,台灣雖然還是不可能直接派兵參演,但可爭取以觀察員身分參與前期兵推。此外,隨著海鯤號(舷號SS-711)潛艦順利下水,候任總統賴清德又承諾將續建7艘同級潛艦,台灣當然會需要美方協助訓練、更新潛艦作戰及訓練的相關準則。林穎佑表示,或許這次唐華赴美所肩負的任務就是台灣要如何跟美軍接軌、甚至是進展到聯合作戰的領域。
不過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全球中國中心副主任廖彥棻認為,台灣若爭取觀察員資格將被北京視為嚴重挑釁,他認為台灣軍方不妨直接爭取與美國聯合演訓,深入了解「美國人在做什麼」。廖彥棻指出,根據美軍印太司令部所發布的態勢報告,美方將太平洋分成關島、菲律賓和澳大利亞等四個作戰群(Operating cluster),分散佈署海空兵力,避免遭到解放軍一舉摧毀。他認為台灣應該跟美方培養作戰默契,比方說掌握軍如何在航行中進行補給,甚至分享聲紋數據等「共同作戰圖像(Common Operational Picture )」,作戰時才能有效合作、發揮戰力。
對於外傳美軍將安排四星上將督導駐日美軍,讓駐日美軍無需事事請示印太司令部,廖彥棻認為這代表美國未雨綢繆,針對區域內複雜的發展態勢預作準備,派遣「多一顆星」的指揮官統籌更多幕僚人員,提出更多假定計劃。廖彥棻還表示,台灣雖然缺乏跟周邊國家聯合演訓的管道,但仍事先設想於戰時如何箝制中方的機艦出海,在發生狀況時才能有效支援周邊盟友,這樣也才有辦法跟人家談籌碼。